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平衡之道(2/2)
窦秋实没有起身,一板一眼道,“太守大人所言,乃小侄窦炳章,他虽然确实不曾与苍颜三蛆同流合污,却也并无太多作为,乃司律府衙明确判定的戴罪之人,我窦氏认为判罚并无不妥,如此,则按律不得授予其官职,更何况河玉城虽新被收复,到底仍是一座大城的底子,他如何能承担得起?”
洛川摇头道,“我没有说要窦炳章去河玉城做县守,如今的河玉城也实在不需要一个县守,短时间内,河玉城都应该处于军管之下,但河玉城的战后恢复,尤其是难民和流民的安置,需要一个能够一定程度上做主的人,一个乡令,他应该担当得起,至于说戴罪之身......”
他微微抬头,道,“我,不是一个容不得年轻人犯错的太守,何况他犯的错,有一半,当算在我洛氏的头上。”
窦秋实犹豫片刻,躬身道,“臣替炳章,拜谢太守大人仁德。”
洛川一摆手,又问周仲青道,“益城那边吕聪的情况如何?难民大量南下以后,沔津城的富直和未名城的药三郎那边可有问题?”
周仲青显然早有腹稿,闻言飞快道,“臣回返离城之前,曾与吕聪见面,太守大人圣明,吕聪还是有能力的,抵达益城的第一天,见过了陈将军以后他便开始忙碌起来,从难民的登记到分类,再到粮草和南下粮队的护卫,以及各城之间需要准备的接应事宜,皆胸有成竹,见到益城各项事务快速运转流畅,臣才放下心来,返回离城。”
“再说难民南下,益城定是肉眼可见的减轻了负担的,可以迅速恢复秩序,沔津城和未名城则必然承压,”周仲青继续道,“好在沔津仓位于中转之地,粮草调拨都更便宜,按照沔津和未名两地传回来的消息看,富直与药三郎做得还算不错,难民安置过程中未曾出现什么大的乱子,但冬日严寒,死人总是难免的......”
“哪年的冬天不冻死人呢?”洛川见周仲青点头,却话头一转道,“今年,诸位大人打算让我的子民冻死多少?几千,几万,还是几十万?!”
众臣闻言一惊,谁都不敢再接一句话。
洛川冷哼一声,道,“我知道,这些时日一来,各府衙为了永昌流民之事,忙的焦头烂额,但我请诸卿立于庙堂之上,为数千万子民之父母官,要的可不是你们尽心即可!!传信吕聪和孟子安!让益城和照水城方面的士族豪绅们出些力气,募集一批棉麻布匹之类,送到沔津城,然后递一份捐赠名单给我,告诉他们,离郡太守洛川,会看过其上的每一个名字,念着他们的好!”
“是,”周仲青飞快应声。
司库主官谢无伤忽的开口道,“太守大人,永昌虽然新附,但我离郡士族亦感念其地流民百姓之艰难,也当募集一份棉麻布匹与日用所需,分批送往沔津、未名与河玉城三地百姓手中,助其重新安定。”
司农主官陈雨飞快道,“臣附议。”
周仲青、公孙润泽、宋声与木泽言见状亦齐齐躬身,道,“臣附议。”
“好,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洛川脸上神情平复,道,“诸卿忠义,我已知之,永昌百姓亦应知之,窦叔叔,此事就交由你来处理,稍后太守府宫亦送出三份捐助物资,尽快筹备,尽快发出。”
窦秋实躬身行礼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