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3章 1363东海水师(1/2)
“如果恢复大宁,北方防御确实能变得更厚实。”
此时,在魏广德面前,大宁及附近地图已经摊开,魏广德盯着大宁看了半天,最后还是得出这样的结论。
大宁位于长城和沙漠之间的宽阔区域,在大明没有收缩前,关内和辽东的联系根本就不是现在这样,仅有辽西走廊联接,而是有数百里的地带。
占据大宁,就可以避免游牧民族时不时出现在蓟镇长城附近,自然京师也就安稳了。
不过要守住这片区域,还真得增加数个卫所的兵力,至少两三万人常驻才能稳定局势。
在明初,还有归附的三卫护持,才能保证大宁的安全。
“大宁居遵化北百余里,沿山海关到宣府独石口,一墙之外皆属其地。
独石口、山海关、大宁距离京城都是七百里地,所以国初才建谷、宁、辽三大藩镇屏藩东北。”
谭纶手指不断在地图上滑动,点出京师最外围的防御点,也就是独石口、山海关、大宁三地。
至于永乐后大宁被内迁保定,自不必说,涉及前朝皇帝。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之变,俺答汗带着土默特部突入长城,就是走的大宁辖地。”
魏广德低声说道。
当年事还真就是如此,若是大宁明军不撤,俺答汗根本不可能率兵从大同轻易绕道古北口寇边。
在穿越群山时就会遭遇大宁守军拦截,就算真被突过去,也能为京城争取到提前数天的预警时间。
看着地图,魏广德不由得想到明末,建州女真怕也是从这里绕道躲过的宁锦防线,遵化可不就是当初女真入寇打下的第一个大明城池。
“呵呵.”
忽然,魏广德轻声笑起来。
“善贷何故发笑”
谭纶皱眉,小声问道。
“我大概琢磨出太宗皇帝放弃大宁的用心了,难怪三卫不敢驻守此地。”
魏广德笑道。
《明史》中,一直把朱棣削藩和退出大宁,描述为当初为了借朵颜三卫之兵为作为犒赏。
但是魏广德也记得看到过记载,那就是大宁虽然退出,但直到朱棣死,三卫都不敢进驻该地。
其实原因很简单,虽然永乐皇帝放弃了大宁和开平,看似让出一块地方,但此地距离长城很近,明军随时可以出兵扫荡此地。
与其说是给蒙古人一块地盘,不如说是一个诱饵。
也就是明军战力下滑厉害,才最后让这个诱饵成为大明的催命符。
不过在当时,大明国力强盛时,朱棣无论如何也是想不到会造成最后严峻结果的。
“兵部可以谋划一下,看若是恢复大宁,朝廷需要派驻多少人马。
单单是看地图,不能确定朝廷要为此付出多少,很难在阁议上获得首辅的支持。”
魏广德开口说道:“至于这次,没必要,若是朝廷真有心收复大宁,其实随时都可以,只要辽东、蓟镇、宣府三地联动,就能轻易完成此事。
这次马芳部东进,首要目的还是给黄台吉一个下马威,暂时没必要节外生枝。
小心因此让青海的俺答汗不满,那可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魏广德虽然对收回大宁,增厚北部防御很有兴趣,可他更知道此地现在实实在在是蒙古人的地盘。
若是大明真在此占着不走,很可能让俺答汗不满,进而影响到好不容易出现的缓和关系。
“好,那兵部下来回仔细策划此事,有了结果再报内阁。”
谭纶闻言只得道。
“兵部还是要把视线放在锦西,那里才是当务之急,切莫大意。”
魏广德开口说道。
“魏阁老,内阁传来消息,首辅大人招魏阁老回内阁,有要事商议。”
这时,门外有兵部官员进来禀报道。
“哦,知道了。”
魏广德淡淡回道。
说实话,这几天他躲在兵部就是想避开内阁的麻烦事儿,没想到张居正还是把他找到了。
谭纶看了他一眼,只能撇撇嘴。
“呵呵,无妨,躲不过就躲不过吧,我回去看看是什么事儿。”
虽然魏广德这几天没去内阁,但消息还是不断传到他耳朵里。
芦布就是他插在内阁的钉子,会时刻关注重要奏疏,然后传递消息给他。
这几天,虽然奏疏飞来不少,但真正有分量的奏疏倒是不多。
最起码,魏广德认为此次反对禁书院的力量似乎看上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
或许,对施观民的处置还是有用的,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
坐了片刻,魏广德起身告辞,出了兵部直奔内阁而去。
“善贷,坐。”
等魏广德走进张居正值房,看到屋里只有他一个人,并没有招张四维过来。
“叔大兄,内阁遇到何事了这几日在兵部琢磨锦西之事,倒是把本职给耽误了,罪过罪过。”
魏广德拱拱手说道。
“现今国内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儿发生,相对来说,现在锦西战事才是最为重要。
我今日招你回来主要是一件事儿,那就是此次蒙古入寇真是黄台吉在指挥吗”
张居正等魏广德坐下后,直接了当问道。
“兵部根据推测,能调动土默特四万大军,除了黄台吉不会有别人。
俺答汗能做到,可他现在还在青海并没有回到草原上。
而且,锦衣卫的密报也确认了这点,就是黄台吉在背后操控。”
魏广德缓缓说道。
“若是坐实了,那朝廷对顺义王那里该如何做”
只是没想到,张居正直接反问道。
“嘶”
好吧,之前在兵部,魏广德、谭纶都说的是俺答汗、黄台吉,忘记俺答汗还有朝廷封号“顺义王”。
“锦西之战不可避免”
张居正再问道。
魏广德想想就摇摇头,苦笑道:“就当前情况看,几无避免可能。”
“善贷,你回兵部的时候给他们打个招呼,所有文书、记档都不准留下黄台吉的名字,只用虏寇称呼。
此事,不能和顺义王搭上关系,否则‘隆庆和议’的成果很可能会丧失殆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