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外在(1/2)
待到江畋回归的第五天,校阅过殿前各班、内府卫士和拱卫三军,以及五方大营和十八镇戍,外海巡检水师,派来的将校和马队。并按照具体的表现和技艺,例行颁给赏赐和加食之后;对内接管也暂告一个阶段。
接下来,就是如何应对即将到来的大巡洄船团,以及上京朝见的新洲/北俱芦洲的诸侯外藩了。为此,江畋也被专门引到了一处,位于富庭宫大后苑,两座矗立小峰之一的左翠峰顶端,异常广大的一所殿阁当中。
然而长期在内值守的,却是十几名盲眼的内官。虽然,他们已然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是多年的训练和侍奉经验,让他们剩余的听、触、嗅等其他感官上,养成超乎常人的敏锐和灵活性;甚至疑似还有不错的身手。
而作为某种意义上世代职业,他们日常所守备和看护的,便是东海公室最大的底牌和凭仗之一;也是初代通海公,当年从南海大宗/本家分走的关键家当一部分。一幅囊括了整间殿阁墙面,巨大无匹的海外地图。
以及,根据这幅巨型地图为模板,所制作而成的十几套,模拟现实中的山川地形、城邑聚落,并插满了各种标记物的大小沙盘。其中最大的有数间大小,最小的一副也有两三丈长宽;因此只能通过高座进行观览。
其中密密麻麻的标记,同样也是有新有旧;显然是在历年历代的公室手中,不断的更新和增补的结果。据说在海外还有众多团队负责此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东海公室最珍贵的机密,和核心资产部分。
但是,相对于细分后被标注为:俄州、加州、内州、哥州、尤州的一干地域性沙盘。最让江畋有些绷不住的,则是占据整面墙的总体大地图。因为上面熟悉的标记和符号、数字,他一眼就看出来了,相应的来历。
这分明就是一本高中地理图册,所节选、放大而成的南北美洲地图。因此,上面还原样照搬的,留下来了诸如海拔等高线,南北洋流和冷暖潮、南北回归线;渔场和矿物、农业、牧区,甚至是城市和区划的标识。
乃至就连折迭地图上的合页线,以及使用旧了的折皱和压痕;模糊的页码和大小比例尺,都被一模一样的复制在了大地图上。好吧,毫无疑问,这就是那位穿越者前辈梁公,带到此世的个人物品/珍贵的圣遗物。
只可惜的是,按照殿内最为年长的老宦说词;当年分家出镇东海诸藩时,带过来的也只是一份精细复刻的副本而已;大图原件作为先祖梁公为数不多的遗宝,此时正供奉在南海本家的宗庙内,世代享受香火祭祀。
当然了,经过这么多年的校准和勘测,以及东海公室几代人的经营。现有这份远洋海域和上下新洲的巨大地图,才是理论上最为准确和真实的版本。甚至连南海本家所掌握的完整地图部分,都是远远有所不如的。
或者说,外间各路诸侯、藩家流传的相关各色地图,林林总总的委实不少;但能够与之媲美的绝无仅有。但是这份高中地理图册,精准和明确的同时;却也就带来了另外一中,潜在的后遗症和连锁反应式的影响。
就是前往新洲开拓这片陌生大陆的人,都会依照地图标记进行地域划分和命名;乃至在披荆斩棘的扎根下来,建立了相应城围/据点之后;同样也会将最初的藩领,参照初始地图的标示,起了一堆奇奇怪怪名称。
比如,出现在西海岸化州境内的首府华盛屯,据说就是当地建立的第一个据点;取义为华夏大盛于外域的美好祝愿。还有位于洛基山脉中的爱州、科州、蒙州,因为开拓的较晚而城邑较少,但同样出现了盐湖城。
而其他的落山鸡,新旧金山、伯特览、文蛤花、盛蝶阁等城异;同样赫然历历在目。在洛基山脉以东的广大中西部平原地带,则被打上了殷遗之地的统称,又具列和细分出归化殷族、安人等大小土族各部的标记。
其中还混杂有吐谷浑、党项、奚族、契丹、铁勒、突厥别部等游牧部帐的符号;而在广大内陆的山地、水泽和丛林地带中,又有来自中土南方各族的武陵夷、泸水胡、白马羌、乌蛮和白蛮、骠人、占婆等零星存在。
这些分布在上下新洲之间的新旧城邑,密密麻麻延伸向内陆的开拓据点,也将偌大的新洲东部沿海,到广袤的中部旷野,染成了数条不规整的层迭异色地带。这就是百年间,往来不绝的一船船移民和义从的成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