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小说 > 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 第七百零三章:火耗清欠·铁面皇帝

第七百零三章:火耗清欠·铁面皇帝(2/2)

目录
好书推荐: 直播:我耿直中医,患者全网社死 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 道君,从蓬莱筑基开始 第一召唤师 此剑最上乘 上城之下 乾坤至尊诀 龙渊剑神 凡人修仙之异世仙途 欢迎来到我的地狱

大明·天启时期

朱由校猛得站起!

火耗?!

突然觉得自己这样没有君仪,又慢慢坐下。

可坐又坐不住,又站起身来回踱步。

火耗,这可是戳点子上了。

朱由校带着几分兴奋之色。

火耗不重要,重要的是其特色下的背景制度。

这雍正能解决火耗,岂不是说对于自家这扭曲的制度也有回天之力?

他站定脚步,难以置信的抬头观看天幕里的老家伙。

“……真的假的……”

打仗那么烂……

不对……

朱由校突然回过味来。

打仗与内政又不是正比关系?

“拿纸笔来!”

……

【新皇帝的政治宣言很明显了,就是告诉大家,天变了,所有人要改换思想。】

【新皇登基三把火,第一把火就是烧“火耗”】

【火耗,是一项官场潜规则也是官员敛财的重要手段之一。】

【起源于明代万历年间,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后,要求各级官员征收的赋税一律上缴国库,而官员收的散碎银子需要重新熔铸成银锭。】

【清律规定,各行省转交至户部中央的税款,必须是五十两银圆一锭。】

【而各地衙门从老百姓手中收集来的是散银,要符合国家规定,就必须镕铸成合乎规格的五十两元宝,才能上缴。】

【镕铸过程中,去掉杂质、高温消耗,自然会产生损失。】

【这种损耗就叫做“火耗”】

【而官员为了足额缴纳中央,就必须增加“附加税”,方式就是由纳税人多交。这个附加税就是“火耗银”】

【而借公开增加的附加税之便,地方官便趁机多收,弥补官场走动、孝敬上级和自己的开支、储蓄。】

【这就导致百姓赋税增加,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

{那康熙为什么不整治呢?按理说这种破事应该在雄才大略之主手里开始整治才对?}

{康熙到也曾制裁过,结果官员各有说辞,因为年老后想得个好名声,心软又棘手,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而且,这个事情其实挺麻烦的。}

{官员们的拒绝理由也很充足:工资太少。}

{清承明制,官员的俸禄低微,一位知县的正常俸禄是每月不足四两银。}

{可仅仅县官一天吃喝、喂马等开销就要五六钱,一个月俸禄仅能维持六七天开销。}

{此外,县官还要聘请幕僚、师爷、门房、仆役,这些人都要县官给他们发工资,确实是不符合常理。}

{入不敷出的清白账,县官们只能暗地里从火耗银上剥取。}

{而由于没有法律约束,导致各地火耗银附加税不断增加。}

{到了康熙朝后期,各省征收的火耗银占正税的比例不一,江苏一成,湖南最多到三成,陕西、山西在三四成,山东、河南最严重,达到八成。}

{此外,国库空虚,康熙五十九年,户部库里只有八百万两白银。各省钱粮亏空严重。}

{绅宦等富人免役权、军饷亏空等积弊,康熙都留给了雍正。}

{千般争取皇位,接手的却是这么个局面,雍正也是命数使然了。}

……

大宋·神宗时期

赵顼怎么看怎么觉得这命数使然四字像命不好三字。

“看样子,雍正这是要动真格了!”

不过……

“反腐……光打雷不下雨,才是常态。”

但如此大规模地连发十一道上谕,确实是世所罕见。

也算给全天下所有官员敲响了警钟吧。

……

【正月十四,雍正找来最信任的十三弟等人一起抡起新政改革的第一斧。】

【需要说明一下,雍正登基后,因避他的名讳“胤禛”里的“胤”字,康熙所有皇子同时将名字里的“胤”字改为“允”字。】

【怡亲王允祥、舅舅隆科多、大学士白潢、尚书朱轼同时来到养心殿,听雍正安排。】

……

天幕上。

雍正倚着软榻,看着

“大行皇帝也知道此种种弊端,不过不欲深究,从宽处理。”

“朕今不能如皇考宽容。”

殿内四人面色凝重。

随后俱都表示是应该清理了。

雍正看了一眼为首的亲王,轻声道:

“十三弟若不能清查,朕必另遣大臣。”

“若大臣再不能清查,朕必亲自查出。”

亲王允祥明白皇帝的意思。

制度再严密,不落实等于零。

而皇帝是怕他不敢得罪人。

随即拍着胸脯,当即表态:“

请皇上放心,臣弟一定严查。”

雍正笑着坐直身体,拍了拍桌子角,朗声道:

“新政开始,一定要从上到下、从内到外,彻底惩办!清理亏空!”

“绝不姑息!”

……

【奏销,是各州县每年将钱粮征收的实数报部奏闻,由户部注销欠缴的钱粮。】

【原有的奏销制度存在漏洞。】

【各级官员,为了保住饭碗常常会送各部“部费”,说穿了就是为达目的而给部里官员送上的贿赂银。】

【送了“部费”的,即使亏空几百万,也会给你注销所欠钱粮。】

【因此,雍正下令命怡亲王允祥等人成立会考府,杜绝内外勾结、欺盗虚冒,对各省钱粮奏销积弊加以整顿。】

【因为原来的制度是各部院动用钱粮,均为自行奏销。】

【会考府一设立,所有账目都要经过稽查核对,不再能送钱通融,也不再有部院官员敢接受贿赂。】

【很快,允祥查出户部亏空二百五十万两。】

【雍正责令户部历任堂官、司官和部属吏员,不分职务高低、不分皇亲贵胄,各自领回自己的任务,先补上一百五十万两,剩下的一百万两由户部逐年弥补。】

……

{雍正是真的说到做到的硬汉手腕。}

{十二阿哥履郡王允祹拖欠内务府亏空,眼见着规定的还款期限越来越近,迫于无奈,将家用器皿摆到大街上售卖。}

{十阿哥敦郡王允搜肠刮肚补上了数万金,却还是没能全部还上欠款,他想着拖一拖,最后被抄了家。}

{内务府官员李英贵,伙同张鼎鼐等人私自冒领正项钱粮一百余万两,朝廷将他抄家抵扣。}

{湖广布政使张圣弼、湖南按察使张安世、广西按察使李继谟、江苏巡抚吴存礼、江苏布政使李世仁等。封疆大吏的纷纷落马。}

{即便是赋闲在家的曾任官员,也不放过。}

{而这股清欠风,也让众官员开始攻击允祥,说他“归于苛刻”,往日里那个重情义的十三阿哥现在官瘾十足,六亲不认。}

{雍正听闻后,主动澄清:谁也不要怨恨允祥,这是朕的主意,朕是为国着想。}

{……这是真爱啊,这时候不甩锅了。}

{能让皇帝主动捡锅背,承认这口锅是自己造的,雍正对允祥真的……我哭死!}

{年羹尧:该哭死的,是我吧!}

……

大明·仁宗时期

“能如此坚决的推行改革。”

“只这一点,就胜过无数皇帝了。”

朱高炽抚膝长叹。

朱瞻基看了看那个十三亲王,又看向天幕里的雍正。

“只怕史书上对他的评价不会很好。”

朱高炽笑了。

“你呀,为国为民者只求一世之功。”

“至于什么史书……”

“对于执政者来说,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当百姓经历了,明白了。”

“自然会看出谁好谁不好。”

“天下事,皆一事尔。”

“不是几本书几句话就能改变的。”

朱高炽望着天幕,轻声道:

“这公道,是自在人心的。”

……

【为让赃官们补齐国库欠款,雍正还采取了衙门与原籍同时查抄的办法。】

【让心存侥幸、准备以一人入狱换取全家富贵的“狡兔”失去了最后的窝点。】

【凡是赃官,一律罢官,不采用以前那种留任以弥补亏空的做法,不给他们留下再贪污的机会。】

【对于有些将财产藏匿在亲戚家的官员,一并查抄。】

【还不许后任官员为前任代偿亏空,杜绝地方官绅相互勾结或使用地方国库银两。】

【皇亲国戚,亲王皇子,补不上亏空者,一句抄家。】

【只奉行一句话。】

……

天幕上。

一张雍正的大头像出现。

他怒目圆睁虚指着什么。

头像

『出丑由你出,欠钱必须还!』

……

【一时,株连面迅速扩大,怨声渐起。】

【雍正,用雷霆之势横扫官场,发动了大清朝的一场地震。】

【曾经不可一世、坚不可摧的官员利益链条。】

【在雍正即位后几个月内,就被摧枯拉朽的阵势扯得四分五裂。】

目录
新书推荐: 失去七情六欲快死了,全京城为我哭坟 三国:从军阀到一统天下 闪婚禁欲傅爷,娇娇被宠不停 惊才绝艳:蛊毒大小姐 凤仪九天:武乾孽凰 豪门隐婚:BOSS独爱呆萌妻 爱的抱抱:总裁前妻很抢手 男神接招:百变辣妈异能宝 爆笑田园:弃妇耕田娶贤夫 废材小姐:腹黑邪王逆天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