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主角心声剧透我是暴君22(1/2)
在了解梁释二孙子这些年的事迹之后,宋沛年总算知道为什么梁释受不了而晕倒了。
虽然才三岁,但这些年的‘光荣事迹’可一点儿不少。
包括但不限于扯了他奶价值千金的兰草,火烧他爹娘的院子,砸烂历宗帝御赐给他爷的砚台,撕碎他哥熬夜做的功课,前些日子又偷偷溜出府被人贩子给拐了,最后脱身还是他一把火点燃了人贩子的老巢...
看着小小的一个,但就没有人能将他给‘擒’住的。
此时此刻他顶着一张不服气的小脸,眼珠子先是直溜溜盯着宋沛年,又时不时滴溜溜转着,若是熟悉他的人一看就知道这小子没有憋好屁。
听闻太医禀告梁释无碍,现已酣然入睡,宋沛年这才起身准备回宫。
在经过面前这小孩时,宋沛年驻足,淡淡问道,“你平日喜欢做些什么?”
小孩仰着头,双手抱胸,一脸桀骜,“我喜欢爬树,最高的树我都爬过。”
宋沛年点头,很好,一个天生精力旺盛且胆大的小孩,这不是作战或是出海的天选苗子吗?
又叮嘱了梁家好好照看梁释,宋沛年这才出府回宫。
回到宫,宋沛年要处理的事情还排着队等他呢。
先是农桑司的上报道,鱼苗培育较为成功,现已重新造池,观察后续生长状况。
宋沛年批了一个‘阅’字,接着通过口谕传话下去,“择优去劣,不必为了存活率一股脑就将鱼苗倒入新塘子。”
接着又是新帝开恩科之事,礼部的人已经将章程给拿出来了,宋沛年看了之后,又提言,时间再推迟十天左右。
现如今交通受限,先将政令发下去就需耗费一月左右,全国学子赶往京城又需耗费一段时日,这中间几乎没有空隙而言,多留几日的空余,于那些外地的学子一个万全准备。
除此之外,宋沛年又看了各地人口上报的折子,人丁税猛减,孩子是一个接着一个的生。
作为统治者而言,对此肯定是喜闻乐见的,有了人,意味着各类劳动力丰富,未来的市场也更大,应对各类风险的能力也增强。
最后,零零散散地又处理了好几本折子,今儿个一天才算是结束。
----
归安一年,新帝开恩科。
各地的学子纷纷都往京城赶来,当踏入城门的那一刻,繁华的气息扑面而来。
周济昂背着小包裹,他的父亲背着大包裹,父子二人满是泥泞的鞋子踩在了京城的青石地板上,莫名感到了局促。
周父仰头打量周围林立的商铺,几乎每处窗户都贴了他在大户人家才见过的琉璃窗,明亮干净,阳光折射下去,打出一道道光的涟漪。
四周的小摊也都是干干净净的,地上不见一丝脏污,叫卖声络绎不绝。
百姓们各个精神面貌颇好,满怀希望,丝毫不见颓气。
忍不住对着一旁的周济昂说道,“儿子,你看那儿,一整面墙都是琉璃,还有那儿的琉璃窗户竟然是雕花的,街道也是这么干净,百姓大多都是面色红润,连个乞儿都没有,不愧是天子脚下。”
周济昂也是初次来京城,看着四周华景,不自觉点头回复周父。
世人皆道当今天子文韬武略颇有大才,如今踏入天子脚下,才算是有了实感。
若是他一朝得中,也算是天子门生了,一颗心止不住澎湃。
又想起自己的作诗水平,不免有些沮丧,催着周父先找客栈,他还要温习一二。
来到客栈,等父子二人询问完住宿价格之后,掌柜打量了父子二人两眼,问道,“来参加科考的?”
见父子二人一脸莫名地点头,掌柜又道,“由朝廷补贴,此次房费均为半价,麻烦客官将您的浮票拿出来,我们需要先行查阅。”
浮票,类似现代的准考证,纸上会记载考生祖上三代的信息,还有考生的姓名、年龄、外貌特征等,以借此避免有人冒用户籍。
周父将周济昂的浮漂交给了客栈掌柜,掌柜检验后,说道,“两位客官住几天啊?”
父子二人说了个日期,又交了钱,周父将钱袋子装进了怀里,嘀咕道,“一开始我还担心银子不够呢,没有想到这京城的房费比府城的都还要便宜,不仅没有溢价,朝廷还给补贴,真是闻所未闻。”
掌柜嘴里发苦,哪是他们不想涨价,他们又不是和银子过不去。
是皇帝老爷一早就发话了,若是临近科考涨价,监狱伺候。
有几个不信邪的,非要涨价,现在还蹲在牢里没有出来呢。
周父越想越开心,捂住胸口,“儿子,你好好准备考试,将来在这样的皇帝手下办事,不愁没有出路...”
还不等周济昂回话,外面就传来奔腾的马蹄声,还有一道道粗旷的男声,“报!粟州来报!”
“八百里加急!闲杂人等退让!”
急报一路直达宫里,又呈到了宋沛年的手里,宋沛年快速查阅,在众人屏住呼吸之际,放下折子,大呼道,“好!”
宋沛年眉宇间难得染上一丝喜色,不似平日里那般沉静,平添了几分少年意气。
在场的大臣们纷纷猜测,看来这是天大的喜事啊,又听闻是粟州传来的,难道是出海三年之久的船队回来了?
宋沛年立马解了众人的疑惑,笑道,“粟州知府来信,钟洋等人平安归来,还带回了不少新鲜的玩意儿。”
大臣们纷纷贺喜,“恭贺陛下。”
宋沛年下令道,“陈将军,由你亲自带人将那批东西运回京城。”
陈仲保出列,“臣遵旨。”
----
恩科顺利进行,不少考生都发现了今年的考题发生了变化,更多的侧重在算术和策论之上。
不说其他人,这可乐坏了周济昂,他思维格外清晰,挥毫之间如有神助一般。
最后结果也在他的意料之中,榜上有名,成功进入了殿试,他见到了这位传说中的少年天子。
宋沛年坐在上方看着下面一张张或是青春或是沧桑的面庞,有人意气风发,也有人眉间带着壮志未酬的愁绪,各人各色,汇聚成千百年来科举的缩影。
自古都有皇帝发话的习俗,宋沛年也因循守旧,他道,“诸位走到这一步,已远异于常人了。”
第一步,先给予肯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