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2章 得与失(1/2)
第722章得与失
刘备在加紧攻略益州的进程中,虽已占据半壁江山,但面对刘璋在成都等地的顽强抵抗,进展逐渐缓慢。此时,刘备听闻孟获在南中地区势力颇大,而交州牧手中也握有一定兵力,若能联合二者,或许可一举拿下益州。于是,刘备派能言善辩之士,分别前往南中和交州,游说孟获与交州牧共同出兵。
使者先至南中,面见孟获。孟获身材魁梧,一脸剽悍,听使者说明来意后,心中暗自思忖。使者见状,赶忙说道:“孟获将军,刘备乃汉室宗亲,以仁德闻名天下,此次进取益州,意在兴复汉室,造福百姓。若将军能与刘皇叔联手,待事成之后,必定不会亏待将军。南中地区亦可与益州互通有无,共享太平。”孟获思索一番,觉得与刘备合作或许能为自己带来更多利益,遂点头答应。
使者又马不停蹄赶往交州,见到交州牧后,言辞恳切地说道:“大人,如今天下大乱,益州刘璋暗弱,刘备皇叔欲取益州,以图大业。大人若能相助,待拿下益州,可分得诸多好处,且日后在这乱世之中,与刘皇叔互为犄角,共保平安。”交州牧权衡利弊,最终也决定与刘备联合。
刘备得知二者皆愿联手,大喜过望,即刻与孟获、交州牧商议出兵细节。孟获率南中蛮兵两万,交州牧派精兵一万,与刘备大军会合。三方势力合兵一处,声势浩大,再次向益州未占领之地发起猛攻。
刘备军中,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依旧身先士卒,奋勇杀敌。孟获的蛮兵擅长山地作战,行动敏捷,在一些险要地势发挥了重要作用。交州兵虽人数不多,但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攻城战中表现出色。
三方联军首先进攻的是益州一处重要关隘。刘璋的守军凭借关隘地势,顽强抵抗。刘备眉头紧皱,与诸葛亮商议对策。诸葛亮说道:“主公,此关易守难攻,不可强攻。可让孟获将军的蛮兵从小路绕到关后,前后夹击;交州军则以强弩压制城头守军,我军正面佯攻,待敌军混乱,便可一举破关。”
刘备依计而行。孟获挑选了一批熟悉山路的蛮兵,趁着夜色,悄悄绕到关后。交州军在城下摆开强弩阵,对着城头一阵猛射。刘备大军则擂鼓呐喊,做出强攻之势。刘璋守军顿时慌乱,既要防备正面攻击,又要应对后方突然出现的蛮兵。在三方联军的夹击下,关隘很快被攻破。
此后,联军一路势如破竹,接连攻克数座城池。刘璋的军队节节败退,士气低落。终于,联军兵临成都城下。刘璋在城中,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敌军,心中充满绝望。但他仍不甘心就此投降,下令紧闭城门,坚守待援。
刘备大军将成都团团围住,却并不急于攻城。诸葛亮对刘备说道:“主公,成都城墙高大坚固,若强攻,我军必伤亡惨重。可先断其粮草,再派人劝降,动摇其军心。”刘备点头称是。
与此同时,孟获与交州牧心中各有盘算。孟获想着,此次出兵相助,定要从益州获取足够的好处,好让自己在南中更有威望。交州牧则希望能在益州分得一块富庶之地,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
几日后,成都城中粮草渐少,士兵们人心惶惶。刘备派使者入城劝降刘璋。刘璋心中犹豫,他的部下也分成两派,一派主张投降,以保益州百姓;另一派则认为应拼死一战。刘璋最终在多方压力下,选择出城投降。刘备率军进入成都,终于拿下益州。
然而,庆功宴上,表面其乐融融,实则暗流涌动。孟获率先开口:“刘皇叔,此次我南中出兵相助,伤亡不少,如今益州已拿下,还望皇叔兑现承诺。”交州牧也附和道:“是啊,刘皇叔,我交州兵马远道而来,也出了不少力,还请皇叔明示如何犒赏。”
刘备心中有些不悦,但念及二者相助之情,还是说道:“二位放心,此次能拿下益州,多亏二位相助。益州初定,百废待兴,但我定会给二位一个满意的答复。”
于是,刘备与诸葛亮商议后,决定分给孟获大量的钱财和粮草,以作犒赏。孟获看着堆积如山的财物,心中大喜,但仍觉得不够,说道:“刘皇叔,南中贫瘠,这些财物虽多,但我南中百姓生活依旧困苦,还望皇叔能再给些帮助。”刘备无奈,又拨了一部分土地给孟获,让他安置南中百姓。
交州牧见状,也不示弱:“刘皇叔,我交州路途遥远,此次出兵耗费巨大,还望皇叔能多分些粮草钱财,且交州与益州接壤,日后也可为皇叔分忧。”刘备心中烦闷,但为了维护联盟关系,又分给交州牧不少粮草和钱财,还答应在边境地区开放一些贸易口岸,方便交州与益州通商。
如此一来,刘备虽拿下益州,但大量的钱财粮草被孟获和交州牧分走,益州在经历战乱后,经济本就受损,这一下更是雪上加霜。刘备看着所剩不多的储备,心中忧虑。
诸葛亮看出刘备的心思,说道:“主公,如今虽钱财粮草损失不少,但我们已据有益州,这是成就大业的根基。当务之急,是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安抚百姓。只要益州稳定,日后定能恢复元气。”
刘备深以为然,遂将心思放在治理益州上。他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负责统筹益州事务。诸葛亮推行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耕,减轻赋税,选拔人才,使得益州逐渐恢复生机。
而孟获回到南中后,凭借着从益州得来的钱财粮草,势力大增,在南中地区更加稳固。交州牧也因得到大量好处,在交州的威望进一步提升,同时与益州的贸易往来,也让交州经济得到发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