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1/2)
第916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吕公著最终还是答应了赵煦的要求。
开制科!
他无法拒绝。
因为,在大宋开制举,属于天子的权力。
作为宰相,他只有配合的义务。
何况,天子还是以‘司马温公临终恳切之言’的名义,欲开制举以求人才。
就是……
吕公著总感觉,明年的科举和制举,都要出乱子。
“唉!”这位宰相回到家后,就忍不住叹息起来:“儒家从此多事矣!”
他如何看不出,当今天子的意图
就是要扶持沈括和其所提倡的‘格物致知’一道。
并将相关的人才,提拔到朝中,去掌握一些关键位置。
然而……
沈括和他的‘格物致知’,只求器却不求道。
至少,现在没有看到,沈括在道德、纲常方面,有什么表述。
所谓‘格物致知’,在不少人看来,其实就是罪官(沈括)带着一群杂流出身的下吏、工匠、伎术官们,玩弄奇技淫巧之术以求幸进而已。
本来,只要他们圈地自萌。
也不会有人去管他们。
可如今,他们若是出来争的话……
吕公著知道,这注定是一场风波!
主流各派,没有一个会眼睁睁的看着,沈括和他的‘格物致知’崛起的。
“大人……”吕公著正烦恼着,他的长孙吕好问,便蹑手蹑脚的来到他面前,拜道:“方才君从先生派人来送拜帖,言是明日欲到府拜谒大人……”
吕公著回过神来:“君从进京了”
“是……听说是昨日抵京,已先拜谒了太师……”
君从,就是席汝言的表字。
当年洛阳耆英会十三耆老之一。
也是旧党中的骨干,其致仕前虽然官职不高,但交游广阔。
无论是王拱辰、富弼还是文彦博、韩琦,都与他相熟。
吕公著微微靠到椅背上,眯起眼睛来,他忽地想起了一个事情。
便对吕好问道:“舜徒啊……”
“汝可听说过,君从当年的一桩故事”
吕好问好奇的看向祖父,他不懂,祖父为何问他这个
但他还是乖巧的道:“乞大人教诲!”
吕公著笑了笑,道:“熙宁时,君从在朝为官,某日先帝命君从提举某事……君从慨然拒诏,答曰:此非国朝善待儒臣之制也!”
吕好问听着,满脸疑惑,不懂祖父为何与他说这个事情。
吕公著看着自己的长孙,道:“舜徒啊……风雨欲来矣!”
吕公著仕宦数十年,他可太清楚,朝中上下,无论新党还是旧党内部,都充斥着很多类似当年的席汝言一般,自矜地位的人。
我已经身居高位了。
我也已经文动天下了。
官家你为何还要让我去做这等‘幸进少年’和‘刀笔吏’才做的事情
此非国朝善待儒臣之制啊!
当年,他们尚且连去接手一些具体的细务都不肯都不愿。
现在,朝廷若是想要变动取士方向。
开始将科举资源,向着‘格物致知’的方向倾斜,大量提拔任用懂工匠、技巧的官员。
吕公著知道的,他们必然暴走!
吕好问睁着眼睛,看着自己的祖父,他怎么想都想不明白。
祖父为何要和他说这些事情。
想了想,他打算把这些疑问吞下肚子里,等有机会见到父亲再询问。
或许父亲能知道答案。
“对了!”吕公著看着吕好问,问道:“舜徒,近来官家似乎命尔等,去有司视政”
“回大人,确有此事!”吕好问答道:“陛下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而我辈士大夫,欲治平天下,须当知民间疾苦,懂官衙细务,明国朝制度!”
“便命孙儿等,于六部有司,轮流视政!”
“孙儿前些时日,刚刚结束了在吏部的视政,如今已转到了工部……”
“工部”吕公著眯起眼睛来。
然后,他就猛地坐了起来,喃喃自语:“老夫却是忘了,还有工部和将作监、翰林天文院、元祐浑运局……”
然后,他就看向吕好问,问道:“舜徒在工部,有何感觉”
吕好问答道:“回禀大人,孙儿在工部,却是学到了许多,圣人书上不曾有的道理……”
“嗯”吕公著打起精神:“比如呢”
“比如,水能浮物,盖因水有浮力……”
“嗯”吕公著皱起眉头来:“此话怎说”
吕好问兴奋的道:“告知大人,孙儿这两人在工部,跟随着苏公学习、行走于有司之中……”
“孙儿通过请教有司官员,并得苏公点拨已学会了,如何用术算之法,计算水之浮力……”
说着,吕好问就手舞足蹈的,对吕公著介绍了起了水的浮力,该如何用术算计算出来。
吕公著听着,一时没有捋清楚,但他还是问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此法有何用”
“用处多了!”吕好问兴奋的介绍道:“大人有所不知,只要掌握了此法,就可以制造出更大、能载更多货物的船舶……”
“同时,此法可用于飞天……”
“飞天”
“是!”
“孙儿听说,翰林天文院的官吏们,已经打算效仿孔明灯,制造一台可载入飞天的器物……”
吕公著听着,只觉得毛骨悚然。
这些事情,都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他怎么一点风声都没有听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