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3章 汤和归来(1/2)
第683章汤和归来
洪武二十三年春,南京紫禁城内,朱元璋高坐龙椅,眉头紧锁。沿海倭患虽平,但海外诸国动向不明,南洋商路亦被海盗侵扰。户部尚书上前奏道:“陛下,东南海疆不稳,若能开辟新航线,既可震慑宵小,又可通商富国。”
群臣纷纷附和,兵部侍郎更是直言:“信国公汤和,早年随陛下征战,曾驻守闽浙,熟悉海情,麾下更有善水战的旧部。若由他率船队出海,必能建功!”
朱元璋目光深沉,望向殿下的汤和。这位老将虽已年过六旬,但精神矍铄,目光如炬。汤和出列,抱拳道:“臣愿为陛下分忧,只是海上凶险,需增派战船护卫,以防不测。”
朱元璋颔首:“准!即日起,调集福建、广东水师精锐,归你节制,务必扬我国威!”
圣旨一下,沿海各州府纷纷响应。泉州港内,工匠日夜赶制宝船,桅杆如林,帆影蔽日。汤和亲临督造,对每一艘战船的炮位、舵机皆细细查验。
数月后,一支空前庞大的船队集结完毕:
主战宝船一共三十六艘,每艘可载千人,配备洪武大炮二十门;
护卫战船一共两百余艘,轻捷迅疾,专司剿匪;
补给舰一共五十艘,满载粮草、淡水与丝绸瓷器,以备贸易。
出征当日,南京江岸人潮涌动。百姓手捧香炉,祈求天妃庇佑;军士列阵击鼓,声震云霄。汤和身披铠甲,立于旗舰“镇海号”甲板,向岸上拱手作别。随着号角长鸣,船队顺江而下,驶向茫茫东海……
船队甫入南洋,便遭风暴袭击。巨浪如山,将数艘小船卷入深渊。汤和下令:“降半帆,各船以铁索相连,稳舵前行!”风雨中,他亲自掌舵,须发皆被海水浸透,却仍屹立不倒。
风暴方歇,海盗又至。一伙盘踞吕宋的倭寇趁夜偷袭,火箭如蝗虫般射向船队。汤和冷笑:“区区蟊贼,也敢犯我大明”当即命火炮齐发,敌船顷刻灰飞烟灭。
历经三月艰险,船队绕过“万里石塘”(今nsqd),忽见天际线浮现一片陌生陆地——那里山峦迭翠,土人肤色黝黑,见船队靠岸,纷纷跪拜惊呼。通译上前询问,得知此地名为“渤泥”(今文莱),盛产黄金与香料。
汤和与渤泥国王歃血为盟,赠予瓷器、茶叶,换回满船珍宝。归国途中,船队更访苏门答腊、暹罗等国,广结友邦。
次年春,汤和凯旋归来。
金銮殿上,朱元璋高坐龙椅,目光如炬。殿中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目光皆聚焦于风尘仆仆的汤和身上。这位老将虽面容沧桑,却精神矍铄,眼中闪烁着远航归来的坚毅光芒。
汤和上前一步,深深一揖,朗声道:“臣汤和,奉陛下之命远航南洋,今幸不辱命,携诸国贡品与盟书归来,特向陛下复命!”
朱元璋微微颔首,抬手示意内侍宣读贡单。随着象牙、香料、珍珠等珍稀之物一一呈上,殿中群臣无不惊叹。户部尚书低声感慨:“此等物产,若通商贸易,国库岁入可增三成!”
朱元璋面露赞许,沉声道:“爱卿此次远航,扬我国威,拓我海疆,功在千秋。朕当重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