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 第70章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们是为我而死

第70章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们是为我而死(1/2)

目录
好书推荐: 离婚后豪门前夫彻底失了控 我用游戏改变了时间线 武圣独尊 逍遥四公子 绑定慈母系统后,我摆烂了 燃尽一世 傲世英侠传 身为龙族的我才不要拯救世界! 康王列传 我的美女总裁老婆

朱棣对于杨轩杀死倭国使臣的事并不怎么在意。

他更想知道杨轩禁止外邦之人购买《永乐大典》的用意。

他将这个问题问了出来。

闻言,杨轩想了想,在脑海中组织好语言。

“贞观时期,万国来朝,大唐威服四方。”

“周边各国无不仰慕大唐。”

“遂派遣使臣朝贡。”

“唐太宗为使华夏文化能传播四方,对各国使臣的赏赐也是不少。”

“文化,技术等数不胜数。”

“得到了大唐的技术支持,周边各国的发展极快。”

“就比如文成公主去吐蕃和亲,带去了大唐先进的文化技术。”

“虽说在文成公主活着的时候,大唐与吐蕃的关系极为友好。”

“但是在我看来,这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大唐国力昌盛,吐蕃不敢对大唐有什么心思。”

“而在安史之乱后,大唐元气大伤,国力衰弱。”

“相反吐蕃之前在得到大唐的技术支持后,日渐强大。”

“对大唐也没有了以前的恭敬之心,反而还趁火打劫。”

“回纥也差不多。”

“出兵帮助大唐平乱,但却把洛阳劫掠一空,杀人无数。”

“当然,那个时候大唐的皇帝也不行,竟然让异族随意劫掠自己的子民。”

“枉为人君!”

“还有倭国,贞观时期派遣唐使朝贡,见识到大唐的繁华强大之后,又多次派遣遣唐使学习大唐先进的文化技术。”

“利用从大唐学习到的东西,他们通过改革,快速发展起来。”

“元朝初期,两次征倭国失败,更是助长了倭国的气焰。”

“觉得他们有神风保佑。”

“洪武时期,沿海倭患频发,太祖派遣使臣去问罪,他们竟然擅杀大明使臣,太祖本想出兵攻打,但倭国远在海外,又有元朝失败的例子在,而且那个时候大明最大的敌人在草原。”

“太祖只能强行忍下这口气。”

“后为保护百姓,实施海禁政策。”

“永乐初年,倭寇依然侵犯沿海地区。”

“我大明百姓死伤颇多。”

“直到我大明水师扩大,宝船下海,沿海地区才逐渐稳定下来。”

“纵观过去数百年历史,我中原王朝强大的时候,周边各国就尊重你,认你当大哥。”

“可当衰弱的时候,谁都会上来咬上一口。”

“尤其是倭国,大明全然没有大唐时期的尊重。”

“现在大明国力昌盛,他们不敢挑衅大明。”

“可若有一天大明国力衰弱呢?”

“他们会不会入侵大明?”

杨轩细细道来,看着朱棣反问了一句。

“他们敢?”朱棣一拍御案,怒道。

“从历史来看,他们还真敢。”杨轩说道。

接着给自己倒了一杯茶,润了润嗓子。

“对于倭国,我的评价就是知小礼而无大义。”

“这就是一群白眼狼,学了几百年,华夏文化的精髓他们根本就没学到。”

“他们那个小岛上,虽有不少矿产,但土地贫瘠稀少,种不出多少粮食。”

“所以在他们心里,非常渴望有像中原这样富饶的土地。”

“你想想看,他们向大唐学习了先进的文化技术发展起来之后,就敢跟我们龇牙咧嘴。”

“若是再让他们把我们大明先进的技术学去,那还了得?”

“你不妨想想看,几十年,一百年后,他们乘着宝船,架着大炮,从沿海登陆大明,烧杀抢掠。”

“不要怀疑他们敢不敢,做不做得到。”

“只要让他们把我们大明的技术学了去,他们就一定会这么干的。”

说到此处,杨轩不由想起了后世那场旷日持久的抵抗侵略的战争。

四万万华夏儿女抛头颅洒热血,牺牲了无数人才将侵略者赶出去。

在废墟上建立起了一个新的国家。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们是为我而死!

杨轩要让大明强大下去,加强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与沟通。

就算以后大明不可避免的会衰落,但只要这片土地依然由汉人做主,那就容不得蛮夷作乱。

“杨轩,你……”

朱棣察觉到杨轩的情绪有些不对劲,忍不住出声。

“想到了一些不好的回忆。”杨轩擦了擦眼角的泪,平复心情。

朱棣没有再问,既然是不好的回忆,那他就没必要再揭人伤疤。

与杨轩认识几十年,他还没见过杨轩如此失态。

“你要不要先休息一会儿?”他关心道。

“也行!”杨轩点点头。

刚刚消耗了不少精力,休息休息,也能整理一下思绪。

平日里闲暇时,他喜欢拿来读书,尤其是史书。

上辈子没学好历史,以至于来了这里两眼一抹黑,为了补上这方面的不足,他也是下了不少功夫。

而对于倭国,他也从来没有忘记这个国家。

在他的安排下,暗卫通过海贸赚了不少钱,现在情报范围已经辐射到大明的周边国家。

倭国自然也有暗卫的情报人员。

短暂的休息了下,杨轩再次看向朱棣。

“通过郑和出海与海外各国建立联系,你也知道了,我们大明的技术实力,领先于全世界。”

“但我们并不能因此而放松,其他国家的人会想方设法的学习我们的东西。”

“所以我们必须提高警惕。”

“尤其是《永乐大典》,上面记载的技术,可谓是无价之宝。”

“是万万不能流出去的。”

“我提议,设立关于《永乐大典》的律法,任何人,胆敢将《永乐大典》私自售卖给外邦之人,以叛国罪论处,诛九族。”

“同时,为防止外邦人买通大明百姓,帮他们购买《永乐大典》,各关口,市舶司,水师,对外邦之人也要严加检查。”

“另外,刊印《永乐大典》的时候,对于技术等可以提升国力以及军事实力的内容,暂且就不要印了。”

朱棣跟着点点头,他自然明白这些。

就像杨轩方才说的,敌人乘坐着宝船,架着大炮来袭的情况,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他不是那种安于享乐的皇帝,居安思危这四个字早就烙印在了他的脑海中。

在有些方面,他和杨轩的想法是一样的。

就比如:半死不活的邻居才是好邻居。

接下来,朱棣和杨轩围绕《永乐大典》谈论许久。

甚至将姚广孝也请了过来,一起商讨。

最后的结果就是,对于能提升国力,增强实力的东西,要严防死守,严禁流出海外。

对此,还需要增设新的律法。

……

次日,朝会上。

礼部官员弹劾杨轩擅杀倭国使臣。

他们也肩负着外交的责任,对于此事,自然是要表态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落榜后招兵买马,女帝跪求我别反 幽默风趣解读陈士铎医学全书 送我和亲?岳父我太想当皇帝了 红楼:无双武力,我一人镇天下 穿越我是胡亥 女帝:别闹,朕怀孕了! 大秦:我爷爷是秦始皇 隋唐:十倍吕布战力,杀穿高句丽 大晋霸主 偷听女主吃瓜,竟躺成千古仁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