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长生: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 第3章 镇国公(3)

第3章 镇国公(3)(2/2)

目录
好书推荐: 离婚后豪门前夫彻底失了控 我用游戏改变了时间线 武圣独尊 逍遥四公子 绑定慈母系统后,我摆烂了 燃尽一世 傲世英侠传 身为龙族的我才不要拯救世界! 康王列传 我的美女总裁老婆

他心中有些郁闷。

现在国库虽然像他说的不富裕,但是一两百万两白银还是能拿的出来的。

朱瞻基留下的小金库,钱也不少。

杨轩看过账本,一千万两白银是有的。

毕竟宣德一朝下来,也就最后打了一场大仗,总体上花费不是很大。

再加上现在皇庄一点也不少,这些收益可都是直接进了内帑的。

要知道,整个四川省,一半左右的土地可都是皇庄,再加上这些年来,明里暗里买的田地,早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可以这么说,整个大明最大的地主,就是皇帝。

除了土地的收益,皇帝还有其他产业收入,所以朱瞻基你这么多年下来,才能攒下这么多钱。

可能就连户部都不知道,朱瞻基的小金库里有多少钱。

不过现在这些钱都归杨轩调配。

见户部尚书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杨轩又看了一圈百官,最后目光投向张太皇太后和胡太后。

“太皇太后,太后,您二位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他询问两人的意见。

他虽然有朱瞻基给予的绝对权力,辈分也高,但这二位在场,他就不可能越过两人,直接做决定下令。

不然,他和历史上的那些权臣有什么区别。

“哀家不懂这些,不过既然镇国公和诸卿已经商议好了,那就这么办吧!”

张太皇太后开口说道,很给杨轩面子。

至于胡太后,她也是一样的说辞。

现在婆婆在世,她的话语权并不高。

并且,以他的性子,也不喜欢这些。

杨轩点了点头,然后面向百官,道:“既然太皇太后和太后娘娘没什么要说的,那就这么办!”

“接下来涉及到的各部门也要相互配合。”

“是,镇国公!”下方的百官齐声道。

随后,杨轩和百官便商议起了今年的施政方针。

总体上还是延续朱瞻基时的政策,一切以求稳为主。

对此,百官也都是欣然接受,对杨轩的感观也好了不少。

他们还真怕杨轩一上来就大刀阔斧的搞事。

接着,户部尚书再次站出来,说了今年的各种预算,一些并不合理的花费被杨轩给驳回了。

不过最后下来,杨轩又从内帑拿出来一百二十万两白银填补空缺。

“这些钱是从内帑出的,待各地赋税运抵京师之后,需第一时间还,户部可不要忘了。”

杨轩看着户部尚书说道。

此话一出,百官也是愣住了。

什么时候内帑的钱也需要还了?

自从老朱那个时候开始,不管是皇帝的内帑还是国库,其实都是当做国库用的。

皇帝也没有将内帑和国库分开,都是当做自己的钱在用。

这里要点名批评老朱和朱老四。

“镇国公,此举可没有先例啊?”

户部尚书第一个表示反对。

把运到国库的钱运到内帑,这不是要他的命吗?

每一任户部尚书,不仅要管好国库,还要负责从皇帝的内帑中扣钱。

这都是不成文的规定了。

从皇帝的内帑中扣出的钱越多,这个户部尚书就越受尊敬。

“公是公,私是私,不可混为一谈。”

“此前由于各种原因,内帑与国库的作用其实是一样的。”

“但这种现象并不是什么合理的现象。”

“从此以后,公私要分开。”

“皇室的支出,全由内帑支出,如皇子公主的婚丧嫁娶等,国库不再出一文钱,同样,国家用钱,也不再由内帑出。”

“如皇帝大婚,登基大典,皇后的册封大典此类属于国事的,依然是从国库出钱。”

“若是国库的钱不够用,又想让内帑掏钱,那就以户部的名义打借条。”

“另,皇帝不可将国库的钱用作私用。”

“总之,今日我们就是要商议出一个章程,将国库与内帑分的清清楚楚。”

下方的户部尚书等各部门大员,听到这话,纷纷陷入了沉思。

户部尚书则默默计算着这样分清楚的话,是优是劣?

诚然,这样分清楚之后,皇帝就不能再向国库伸手了,每年也能节省下不少钱,但同样,户部也不能再向内帑伸手了。

要钱就得打借条。

完事儿还得还!

不还?那下次就别想借了!

沉默中,各部官员的目光基本上都在户部尚书的身上,看着后者浑身不自在。

从长远来看,这样公私分明是好的,但自古以来,大家都把内帑当成是第二个国库,只是这个“国库”的管理员是皇帝罢了。

现在突然说要分这么清楚,就挺不习惯的。

“户部还有什么要说的吗?”见户部尚书久久不说话,杨轩开口问道。

“镇国公,可否宽容几日时间,下官需要和同僚们好好商议商议。”户部尚书道。

“没问题。”

“就给你们五日时间,五日之后的朝会上要有结果。”杨轩一副很善解人意的样子。

“多谢镇国公体谅!”户部尚书松了口气,他还真怕杨轩现场让他做出决定。

一旦那样,他可就把同僚得罪死了。

杨轩挥了挥手,让户部尚书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接着,他又开口:“说到朝会,我想了想,时间还是太早了。”

“卯时5:007:00就开始了,陛下尚且需要提前半个时辰乃至一个时辰准备,更不用说宫外的官员们了。”

“当然,诸位都是成年人,早起并没有什么,但是陛下年幼,还在长身体中,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健康。”

“所以,我提议,将朝会推迟到巳时,如此陛下也能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也能有充足的精力学习。”

“另,常朝一日一朝也改为五日一朝,大朝会由每月初一十五两次改为每月初一一次。”

“当然,以上并非永制,待陛下亲政理政之后,一切恢复原样。”

“诸位觉得如何?”

这个时代人们的作息习惯遵循的是闻鸡起舞的传统,所以早起体现的是对勤勉的重视。

杨轩若是强硬的要将朝会时间改为永制,不知道会遭受到多大的阻力。

所以,折中一下。

再说了,等以后恢复了,小皇帝也长大了,那个时候他都要下野了,还管这些干什么?

反正他又不用大半夜的起床上朝了。

下方百官听到杨轩的话,一抬头,就看到小皇帝坐在龙椅上昏昏欲睡。

显然,这个年纪的小孩子,大半夜起床,根本没有足够的精力坚持完整场朝会。

所以,不管是为了小皇帝的身体健康,还是一小部分人为了自己能多睡一会儿,基本上都赞同了杨轩的这个提议。

接着,杨轩又问了一下张太皇太后和胡太后的意见,将此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好,现在说最后一件事。”

目录
新书推荐: 明朝的现代化改造 赵匡胤重生韩信,刘邦急疯了! 军阀,抗战:纨绔子弟的崛起 抗日:从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开始 大明:我洪武爷亲弟! 大秦世子之首富老婆是反派 大明:顶级带货,朱元璋乐疯了 刷视频给老祖宗们看新时代 棘圜志 清末:新秩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