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4章 仿铜瓷器(1/2)
陶南从小在景德镇长大,一直在这里上学工作,在瓷器制作方面从小耳濡目染,可谓是见多识广了,他都说难,那难度应该真的不会小。
如果陶南觉得很容易,曾凡的兴趣就没那么大了,有难度才值得去挑战,能人所不能带来的快乐比千篇一律的重复多多了。
接下来的日子,曾凡把主要精力都用在了这批四羊方尊上,那批他参与的订制茶具,部分组件已经完成,茶杯绘图施釉就已经完成大半,茶壶精修完成后续难度也不大了,按部就班的制作花不了他多少时间。
曾凡制作出十个四羊方尊的粗坯等待阴干,需要含水量降至百分之四以下,有一定强度后才能开始精修器型,那就比较费工夫了。
等待的时间当然不能闲着,曾凡去附近的陶瓷大学的图书馆读了一天书,收集相关的研究资料。
不过看的资料再多,也要自己能做出来才算数,曾凡回到工作室,开始配置需要的几种颜料。
对陶南来说,四羊方尊坯型精修是很大的挑战,但对曾凡来说只是时间多少而已,相反对陶南来说不太复杂的色彩问题,对曾凡却是很大的挑战,他在这方面的经验毕竟太少。
可以先用简单的东西做实验,曾凡又制作了一批造型简单的高仿铜箸、箭簇、铜钱等器具,用辅助方法快速阴干,精修后用小电窑进行色彩烧制实验,摸索规律。
现代瓷器用到的颜料种类纷杂,还有不同成分的配比变化,更难的是混合后的颜料真实色彩并不立刻呈现,需要烧制后才会出现,色彩效果也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受到窑内温度变化,颜料氧化还原反应的效果等诸多因素影响,非常难以控制。
同样配比的颜料,放到同一个窑内烧制,出窑后的效果就可能有很大差异,颜色单一的瓷器相对容易控制些,可是如果想要模仿博物馆那种青铜器锈迹斑斑的颜色,难度就实在太大了。
挑战高难度也需要循序渐进,曾凡先将单色效果逐一实现,黑色、铜绿色、暗红色、金黄色每样都配置多种不同颜料,搭配不同釉料,一起烧制看效果,然后再一点点调整。
实验颜料配比的同时,他也在铜箸、箭簇和铜钱等器物上雕出不同纹路,研究烧制后的变形情况,想办法确保四羊方尊最后的呈现效果。
这些别人多年时间才能积累出来的经验,恰恰是曾凡最欠缺的东西。
当然,他的学习效率比其他人高得多,很多颜料只要实验一次,就能完全明白其中原理,还能想到多种可能的情况,不需要反复的实验。
时间一天天过去,每天就在看似枯燥的生活中度过,曾凡感觉过得很充实,一点也不觉得无聊。
他第一次全程自己动手制作的茶具已经烧制完成,三个茶壶,十二个茶杯,加上配套的盖碗,公道杯,托盘等等配件,整体成功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五,因为都是一起烧制,陶南制作的数量比较多,整体成功率也提高到了百分之六十,超额完成了这次订制任务,按照合同约定,客户从成品中挑选出三套付款后,多烧出来的部分就由他们自己处理。
让陶南这个老师郁闷的是,客户挑选的三套茶壶都是曾凡做出来的,茶杯等其他组件大多也出自曾凡的作品,陶南自己费尽心血的部分,只挑选了小部分凑数。
器型和图案都是客户自己设计,相同的成品实际差别并不大,放在一起不仔细看,普通人难以看出差别,但是对整天跟瓷器打交道的人来说,一点点的瑕疵,都会一眼看出来。
万事就怕比较,对比之下让他更郁闷,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陶南本应该高兴,可是他却没有那种喜悦的心情,主要是这个徒弟学的太快,还经常提出难住他的问题,实在没有那种做老师的成就感,在制作过程里曾凡也带给他很多启发,让他也受益匪浅,很难说是谁教谁了。
生活和工作都要继续,陶南又开始了新的订单任务,那点郁闷之情很快就过去了。
曾凡的作品得到客户认可,陶南不能让他打白工,还给了他五千块的酬劳,他在这学了两个多月,不但没交学费,还挣到了工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