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1章 投篮是个人品积攒游戏(1/2)
敢用4保1战术的都是狠人。
能担任4保1战术中的“1”的人也必须是狠人
******
胡浩南在战术板上画出一道道战术。
这一道道战术的第一进攻选择点都指向邓肯-罗宾逊。
这种“集全队胜负于一身”的压力可想而知。
邓罗上场的时候接连在胸前画了两个十字。
然而他的上帝并没有护佑他,第一次出手便投了个三不沾。
好在易建联经验丰富,也足够警觉,率先抢在篮下接到“传球”,上反篮得手。
邓罗助攻加一。
看着易建联朝他指了指,感谢他这次妙传,邓罗的尴尬碎了一地。
果然,这个“1”不是那么好当的,压力忒大了。
邓罗不是那种天赋型选手。
203的身高、208的臂展,怎么都很难跟天赋异禀联系在一起。
再加上他篮球生涯起步较晚,哪怕到了高中时期还只是个替补球员。
结束高中生涯后,邓罗也没有得到任何一支一级联盟球队的邀请。
无奈之下,邓罗便接受父母建议,选择了学术与篮球兼备的威廉姆斯学院。
这是一所三级联赛球队,不提供体育奖学金,且竞技水平较低,很少有三级联赛球员能进入NbA球探的视野。
上一个从三级联赛走出来的NbA球员还要回溯到20年前,那时有个叫德文-乔治的球员,以场均27.5分的表现在1999年选秀中在首轮23顺位被湖人选中。
德文-乔治也成为近代第一个从三级联赛跨进NbA的球员。
邓罗没有德文-乔治的全面“天赋”,他的技术偏科太过严重,得分手段也过于单一。
如果事情就这样发展下去,邓罗大学毕业后也许会像母亲一样从事医疗服务行业,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doctor。
转机出现在大一学期末,主教练麦克-梅克颇为欣赏邓罗的才华,鼓励他“不要让梦想止步于三级联赛”,并把他推荐给了密歇根大学的贝莱因教练。
那时邓罗场均得分17.1分,三分投射得分占比超过75%。
贝莱因教练看了邓罗的录像,认为他善于投射的技术特点非常契合密歇根大学的战术体系,并破例为他提供了全额奖学金。
密歇根大学是十大联盟的传统强校,拥有更专业的训练设施,更高的比赛强度以及更广泛的媒体关注。
更重要的是,密歇根大学的战术体系是以外线进攻为主,强调外线投射和团队协作,这大概是邓罗所能想到的最理想的展示平台。
等到邓罗结束大四赛季,参加NbA选秀的时候,已经是密歇根大学校史三分球命中数第四多的球员。
外界对邓罗的评价是,邓罗的投射技术早在威廉姆斯学院时便已接近其发展上限。
这种说法基本是成立的,否则邓罗也难以打动贝莱因教练。
密歇根大学时期的邓罗跟威廉姆斯学院时期相比增加了体重,这是为了适应更高级别联赛的对抗,但在投篮技术方面,邓罗提高的着实有限。
不过在来到NbA之后,得益于更加细致的高阶数据分析,邓罗还是收到了“量身定制”的针对性的细节指导。
尤其是在摆脱对手严密防守后,突然降速,然后在这一动态过程中维持重心相对稳定并接球命中的技术上有了长足进步。
这是区别一名投手能否成为精英级投手的关键能力。
从瑞恩递交上来的阶段性分析报告来看,邓肯-罗宾逊已经基本掌握这项能力。
这也是胡浩南愿意围绕邓罗制定4保1战术的原因所在。
胡浩南不迷信数据,却需要数据来提供理论支持。
只不过在战术制定上,胡浩南做得更加坚决——清一色的三分战术。
“不要两分!要投就给我投三分!”
……
看到邓罗上来就投了个三不沾,胡浩南双手合拢放在嘴边大声喊道:“放松!”
胡浩南有一项特质,他允许球员犯错,并愿意给足球员试错的机会。
同时这也是给自己机会——任何奇迹发生的背后都是耐心的等候。
所以……
邓罗投三不沾这事儿,胡浩南压根就当没放在心上。
等多就是在邓罗再次投篮打铁后,忍不住吐槽一句:
“嗯,漂亮的传球,下次还是不要传了,你的任务是投篮!”
邓罗再次出手打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