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2)
第二百八十五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大唐咸通年间(860年至873年),唐懿宗不问政事,逸于游乐,使得原本已是极其深刻的社会矛盾愈发尖锐。
宦官凌驾于百官之上胡作非为,藩镇偏安在自己地盘称王称霸,大小官员利用手中权力贪污盘剥。
而身为一国之君的懿宗更是率先垂范,可着劲儿的拼命狂造,其豪奢之盛令人咋舌。
咸通十二年(871年)正月,懿宗爱女同昌公主病逝。
送葬时,仅服饰玩物就装了一百二十辆之多。用锦绣、珠玉做成的仪仗人偶等精巧器物光华夺目,前后排列了三十余里。
至于酒水、食物更是数不胜数,连庭祭后的灰烬中都能淘洗出大量金银。
朝廷乐工为了迎合懿宗的思女之情,专门作了《叹百年曲》,有数百人伴舞。
这些舞者佩戴着从内库取出的金银首饰,在八百匹用毛毯铺就的地衣上翩翩起舞。舞毕散场,珠玑首饰落满地面。
咸通十四年(873年)三月,懿宗派使者到法门寺(今陕西宝鸡境)迎佛骨到宫中祭拜。
群臣纷纷反对,甚至把当年唐宪宗迎完佛骨马上驾崩的事都搬了出来。懿宗不但不听,还赌气的跟群臣说:“我要能见佛骨一面,即便马上就死也心甘情愿!”话已说到这个份上,自然没人再敢反对。
懿宗随即派人修造了大量的佛塔、宝帐、幡花,上面饰满金玉、锦绣与珠翠。迎接佛骨时,从长安到法门寺三百余里的道路上,车马昼夜不绝。
四月,佛骨运达京城。
前方有禁军仪仗引导,后面跟着一众信徒,鼓乐喧天,绵亘数十里不绝,其阵势远远超出了国家组织的郊祭大典。
懿宗自安福门亲自下楼膜拜,激动的泪水沾满衣襟,极为大方的用无数金银财宝表达他的敬重之情。
只可惜他虽如此虔诚,佛陀也没有护佑于他,在迎完佛骨四个月后便驾崩归天。
这辈子他算是了无遗憾,该享的福都享了,大唐却被他透支的体无完肤。
在他治下近十四年里,先后爆发裘甫、庞勋两次大规模起义,朝廷从全国范围内征调军队镇压,战火燃遍江淮富庶之地。
岭南、西川屡遭南诏侵袭,数十万大军辗转奔波于万里边疆。
打仗打的就是钱!如此庞大的军费开支,自然全都转嫁到了百姓身上。
一边是豪门巨户挥金如土,一边是贫苦百姓衣食无着!
就在这种背景下,宦官拥立唐懿宗的幼子,年仅十二岁的普王李儇即位,史称唐僖宗。
懿宗死时年已四十,当然不可能就这一个儿子。宦官们为什么非要拥立年龄最小的李儇,而不是稍大一些的长君呢?自然是方便他们驾驭。
因此,僖宗自登基那天起,便注定了要沦为宦官手中的工具。
翻阅历史,我们会发现一个沉重的铁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