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9章 发展受挫,转战岭南(2/2)
王铎生于官宦之家,其父王炎、叔父王播均为大唐高官。王炎还是晚唐着名诗人,《全唐诗》中收有其百余篇着作。王铎也素有才名,唐武宗会昌年间高中进士。
但有文化与有能力是两回事!
王铎勇气虽然可嘉,无奈见识与眼光远不能和他的勇气相匹配。
乱世之中,需要的是运筹帷幄杀伐果决,而不是七步成诗八步成篇!
到任荆南,王铎收抚离散乱民,修缮城防设施,遭王仙芝屠戮的江陵(荆州古称),在他治下恢复了些许生机。
他奏请朝廷,让泰宁节度使李系当他副手,并兼任湖南观察使(治所长沙),率五万精兵屯驻岭南至内陆的交通要地潭州(湖南长沙),以阻黄巢北归之路。
李系是中唐名将、西平王李晟的曾孙,典型的“赵括式”干部,嘴能忽悠却无实才。
王铎只因他祖先是良将,就把如此重担交付于他,实在有些牵强,导致后来的黄巢偏偏就在此地打开了回师内地的口子。
作为领导干部,识人用人是重要本领。
当年裴度力荐李愬,才有了雪夜下蔡州的佳话。李德裕重用石雄,方造就三千击破十万的壮举!
同为宰相,王铎却用人不当,慧眼识“猪”!
六月,黄巢通过岭南东道节度使李迢,向朝廷求取天平军节度使一职,遭到朝廷拒绝。
黄巢再次求取广州节度使,僖宗让大臣商议。左仆射于琮反对,认为广州是海上贸易通商重地,不能被流贼所占。经过反复商讨,宰相们决定任命黄巢为府率。所谓府率,是东宫太子属宫。僖宗还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少年,又哪里来的太子,所以府率一职完全就是个空衔。
面对如此巨大的落差,让黄巢本就脆弱的自尊再次严重受挫!
暴怒的黄巢破口大骂,发兵猛攻广州,当天便攻破州城,生擒节度使李迢,并纵兵劫掠岭南各地。
黄巢逼迫李迢给朝廷上疏,说明他的志向与抱负。没想到李迢倒是一条硬汉,梗着脖子对黄巢说:“我家世代承受国恩,我头可断,奏疏绝对不可写!”
黄巢当即下令将其处死!
再说高骈,他把黄巢逼入岭南,立即着手制定剿匪方案,奏报朝廷:“臣请以我部舒州(安徽安庆市潜山)刺史郎幼复充任留后,防守浙西。
以都知兵马使张璘,率五千人扼守郴州(湖南郴州,境内山脉众多,水系遍布,号称湖南“南大门”)。
派兵马留后王重任,率八千人在循(广东惠州东北)、潮(广东潮州)二州之间拦截。
臣则亲率主力,自大庚岭(南岭“五岭”之一,位于江西与广东交界),直趋广州攻击黄巢。他听臣来,必会逃遁。
再请诏令荆南节度使王铎,率所部兵力凭借险要地形,牢牢卡住梧(广西梧州)、桂(广西桂林)、昭(广西桂林平乐县东南)、永(湖南永州市)四州所有进出路口,必可全歼黄匪于岭南。”
此方案涉及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个省份,动用荆南、镇海两个军镇,其要旨是“集重兵攻其腹心,凭天险断其归路”,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通过以上排兵布阵,可以窥见高骈的战略素养与远见卓识。如果照此方案执行,黄巢极有可能被消灭在岭南的莽莽群山,但可惜的是方案一经提交便被否决。
那么是谁在背后作祟?主动请缨到前方参战的前宰相、荆南节度使王铎可能性最大!
在这一方案中,高骈的镇海军是绝对主力,而王铎所部主要是卡口配合。
一旦黄巢败亡,高骈自然位居首功。反之,如果让黄巢突出重围,那么责任将全由王铎承担。同为臣子,凭什么好事都是你的,而责任都是我的呢!
当官僚群体不再有家国情怀,不再有为了大局利益甘愿吃亏的格局,全都只顾一己之私,这个国家也就离灭亡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