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达成共识(2/2)
这是明着帮衬自己了,两人说的很直白了。
【你好好调查太常寺管理积弊,条件由他们创造。】
李承平依旧是装迷糊,显得自己真的是一头雾水,只说让他干什么可不够,他也想要得到承诺。
徐、王二人目的很明确,让太常寺的事抖漏出来,好波及整个内阁。
严、张、汪全部下台,王明觉的资序不够,徐嵩多半是以允诺他入阁来拉拢他。
依李承平看来,永兴帝考虑的很多,他绝逼不想让朝堂大地震。
辽东的事还没个回音,治黄一事会在后面提上日程,这都需要朝局稳定。
而且他年纪大了,长生前些年求了许多可惜没有成效,后面是否还有这个心思不确定,这都需要帮手给他弄钱。
最后就是皇权交替,维稳是必然结果。
所以,内阁不能搞得太难看,互相撕扯不是永兴帝的目的。
以徐嵩的聪明想来是知道的,太常寺的影响一定会降到可控区间,张阁老大概率要成新任首辅,好缓缓完成内阁有序。
张阁老能在位置上待几年,那就要看徐嵩的手段。
徐嵩拉拢王明觉大概也有这方面的考量,初入内阁根基浅薄急需助力,王明觉作为汪阁老的女婿,能继承相当一部分政治遗产,实力不可小觑。
两人联合在一块力量是可观的。
徐嵩想的同样多,他原本不用做的这么绝。
他与严思勉的关系怎么说呢,还成,严思勉早早就入了阁,他对徐嵩有提携之恩。
就连这次徐嵩入阁都是严思勉举荐,徐嵩虽然受恩于严思勉,但感恩之心属实不多。
他们的关系看似平静,实则危险,对此二人心知肚明,严思勉举荐徐嵩其实也是在赌。
徐嵩机深谋远、能屈能伸、能荣能辱,他表面上对严思勉百般讨好,其实背后时常给严思勉下绊子。
而严思勉以邀得圣心得名,擅于揣测皇帝心意,态度更是以倨傲着称,很是不近人情,早年将徐嵩不放在眼里。
李承平当初还听说一事,徐嵩请严思勉赴宴,亲携书到相府,严思勉不让他进门,他就跪在门口,将邀请函高声诵读一遍。
早年的严思勉还是太狂了,徐嵩骨子里可谓是睚眦必报,他表面对严思勉很恭敬,但面对严思勉这个挡路之人,终究是痛下决心要彻底移开。
现在可以说,徐嵩等的机会终于来了。
正因为徐嵩是如此性格,李承平才会闭口等着他张嘴承诺,这种事过期不候,有王明觉在场,该讨要的好处一点都不能少。
不得不说政治真的很脏,搞得现在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一切都围绕着利益展开。
他们得到权力的目的是什么李承平不知,但李承平渴望得到权力,为的是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改变这个世界,暂且如此。
张阁老老奸巨猾不是那么好扳倒的,查询太常寺问题并不像想象中那么简单。
从始至终二人都没有明言,直到李承平出去亦是如此,都是聪明人,该说的都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