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德国扩张的太猛(2/2)
这个规律没有一个国家逃得过,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大量人口移民,现在是德国,谁工业发展速度越快,越猛,移民相对也更多,亚洲的日本也不例外,哪怕日本人已经做到了全民义务教育,但依然向巴西等地大规模移民。
“这是一道算术题啊。搞工业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可是市场却没有大大扩大,一个人能消费的东西就那么多,以前需要几千万人生产的东西,现在几十万人就能做到了。”
刘勇强不由感慨,说到底还是市场。劳动密集产业最能吸收劳动力,但市场却没有,大汉已经是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可这个市场依然无法让本国人全部转化成工业人口。大量人口挤压在农村,本质上跟明朝时没区别,土地就那么多,不管你识字也好,不识字也好,就是人人博士,在人均三四亩地上也施展不开。原本大量在乡村靠手工补贴家用的那些匠人,就活不下去了。
技术进步,管理提高,还大大降低的死亡率,结果是人口膨胀,全世界概莫能外。所以这个时代频发的战争,不能说是有需求,而是因为提供了这种可能,至少拿破仑时代以前,欧洲人打不起十万人以上的战争,因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聚集到这么庞大的脱产劳动力。现在的战争,动辄百万规模,还是因为人多。
“所以大家都在抢市场,工业越强的国家抢的越狠。德国现在最猛,之前在南美,长期以来都是英国和美国占据市场,现在德国已经挤进了第三,几乎在所有商品上都在跟英美竞争。”
王圆继续说着。
刘勇强突然意识到:“这么说这次英国向美国让步,其实有联合美国压制德国的目的。这很英国。”
拉拢一派,打压一派,老英国人了。
“主要还是在非洲的争夺。德国殖民地距离南非太近,已经渗透进了南非内陆。”
“德国人真的对英国殖民地有野心?”
刘勇强对此一直是不太相信的,跟英国这个海洋强国抢夺殖民地,这得脑子糊涂到什么程度才能露出这样的脑洞。
王圆继续道:“反正德国在非洲扩展的很凶……”
德国在非洲东南、西南都占据了一小块殖民地,在沿海占领据点之后,雇佣探险家不断深入内陆探索,谁发现谁占领。
“据确切情报,德国跟布尔人有联系,提供了大量武器装备给布尔人,甚至——有德军顾问在布尔人民兵中。”
刘勇强明白了,他不信德国人真敢跟英国人争夺殖民地,但得看英国人怎么想,德国都这么干了,事关自己利益,英国人不可能不多猜想。就像那个英国总督和詹姆森先生一样,他们开的脑洞,用500人去颠覆几十万人的布尔人政权,全世界都不相信这不是英国的官方行为,哪怕英国正在准备跟美国开战。因为事情是英国人干的,布尔人地盘上有金矿,有行为,有动机,够判了。
从事后看,那个总督被撤职,换了一位新总督。这显然不是英国为了给布尔人交代,而是真的在惩罚这个总督。
刘勇强不由苦笑:“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德国上蹿下跳,激怒了英国,然后英国人再次去暴打布尔人。让美国逃过一劫!”
美国这次真的是逃过一劫,事后他们自己都怕。国内舆论狂热了一阵之后,英国投资者的大量抛售美国债券,不管是美国国债还是铁路公司的债券、股票,纽约证券市场损失达到5亿美元,美国人持有的股票贬值了4亿。连带作用,很快让其他行业陷入危机。
之前强硬的克利夫兰总统不得不为金融局势发表咨文,口风立刻软化了不少,战争热狂开始降温。
此时英国代表过去一谈,立刻就找台阶下了,不要求美国仲裁,而是联合划界。
但美国还是赢了一局,至少在美洲这一亩三分地上,让英国人接受了美国的仲裁,这就是门罗主义的胜利,确立了美国在美洲有独特的地位。在僵持之时,英国首相回复的照会文本中,可是讽刺过门罗主义很伟大,但不能当做国际法。
最终对国际局势进行全面商讨之后,制定了长期计划,大汉的目光坚定不移的停留在太平洋,非洲跟大汉没有任何关系,绝不越过马六甲海峡。
一个月后,美国人赔完了最后一笔赔款,然后外交照会,要求汉军移交落基山脉要塞。汉军也按条约规定,跟美军换防。
之后果然按照预想的发生,美国没敢同时跟列强翻脸。面对任何一个列强,哪怕对手是英国,现在的美国也敢打出门罗主义。因为他们有这个实力,汉美战争虽败,丢失了美西三州,但基本盘还在。美国的主要人口,工业,都在东部。但同时在所有列强面前玩门罗主义,那就是找死了。不提大汉,德法俄这三国,各个都是陆军强国,舰队加起来也胜过美国,就这三国就能再次瓜分美国。
还是不出所料,美国的外交互动没有成功,反倒是让几个国家互相串联起来,达成了统一意见:不同意改变美西地区现状。
理由是这一地区目前还不稳定,美国没有能力进行控制,各国还必须帮美国继续代管一段时间。
这里已经是各国事实上的殖民地,只是出于国际法考虑,还挂着美国领土的招牌,算是各国给自己找的一块遮羞布。
大国嘛,都是又当又立的。
美国没来硬的,让大汉上下松了口气,毕竟能安心捞钱,谁愿意玩命。
一场汉美战争,大汉虽然打赢了,损失也很大,先后付出了近二十万人的牺牲。许多都是军屯农兵,虽然他们的亲人继承了他们的土地,可他们的生命毕竟消失了。
北美局势保持现状,是对大家都好的事情。大汉也不想在这个地方继续纠缠不休,矛盾多了去了,不能总是用强。比如巴西对大汉移民的态度,大汉就打算进行和平的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