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巴西的大地产制(2/2)
谈判很不顺利,辣达略暗示这会影响到大汉的自由移民,结果大汉官员给他举了一个例子,告诉他,现在全世界跟大汉签订过通商条约的国家中,只有美国违背的条约中规定的自由移民、学习、履行的条款,让巴西人掂量掂量。
辣达略不由冷汗直冒,确实巴西可没有美国抗揍。国家间,威慑不到这个国家,打压移民的话,他想到了自家种植园上那些持枪的华人劳工,觉得还是放弃这个想法的好。
谈判失败的辣达略转向了日本,在日本同样受到热情接待,只是日本外交官通过观察在巴西种植园里工作的意大利劳工,做出了不利于巴西的判断。日本人做事精细,这件事他们已经考察了几年,走访了种植园,金矿等大量需要劳工的地方。谈判中一再坚持要求巴西改善劳工待遇,在辣达略提出巨额补贴之后,终于同意了巴西的所有条款。这个国家的人口压力实在是太大了,当场辣达略就代表巴西跟日本皇国殖民会社签订了《移民契约》。
契约规定:一,3年内皇国殖民会社向巴西的咖啡种植园输送3000名劳工移民,移民以家庭的形式组织,每个家庭3到10人,运送目的地为桑托斯港,5月之前第一批1000名移民送达;二,圣保罗州政府将为每个移民垫付10英镑补助,其中4英镑由咖啡种植园主支付,其余的部分从移民工资中扣除;三,酬劳以计件工资形式发放,每采摘50公升的咖啡豆可以获得0.25到0.5美元薪酬。
辣达略回国后不久,日本殖民会社招够了第一批移民,搭乘日本邮船公司的土佐丸号前往巴西,路上接到电报,“由于咖啡市场暴跌,移民引进中止”,因为雇佣这批移民的巴西种植园陷入了财务危机。
与此同时,大汉国的轮船公司依然稳定的向巴西运送移民,不需要巴西政府补贴,每个移民还能获得大概100两的一笔购买土地的贷款,这笔贷款并不直接发到手里,而是以他们的名义,已经在巴西采购好了土地,只等他们去耕种,他们能得到的第一笔启动资金,就是每家100亩的小块土地,然后是第一年的口粮和10两银子的生活费。
平均每个移民的成本是300两,其中最大的一笔支出是船费,运送一个劳工去巴西的船票超过10英镑(60两银子),而且往往举家千往,光运费就高达200两左右。买地反而极为便宜,1两银子足以买下五六亩地,美国政府卖公共土地1英亩是2美元,如果10年没卖出去,降低为1美元,30年没卖出去降低为12.5美分。巴西的土地并不比美国更贵,否则就不可能从欧洲吸引来移民。所以一个移民的土地费用大概15两左右,但要100亩土地能产生价值,就需要采购农具,牲畜,种子等物,这是另一个大头。
最后一个移民承担的贷款是300两银子,这不是慈善,而是贷款,虽然是无息,也是需要还的。
可这笔无息贷款,就能让移民生活的很好。
大多数国家是不会为移民提供这样的帮助的,美国南北战争之后,执政的北方共和党在南方对待战败国一样,对当地白人采取压制手段,颁发了南方的宅地法,一个成年人可以分到80英亩土地,之所以不是西部的160英亩,主要是为了跟欧洲白人竞争,因为欧洲白人更愿意去西部拿160英亩土地,所以南方土地可以保留给解放后的黑人。而白人则有一个忠诚条款,必须证明自己没有参加过南北战争,没有跟北方作战过,才能享受这些权利。
结果保留给黑人的政策,黑人几乎没有享受到,因为除了缴纳10美元登记费外,一个黑人想要经营这块土地,一个黑人家庭在开垦到第一个生产季节前,需要花费100美元购买所需的农具、种子、肥料和骡子。还必须解决第一季作物收获前自己及其家人的衣食住行。一个5口之家的黑人家庭,在第一个生产季节收获前需要支出200美元左右购买主要食物。而大多数黑人家庭的存款不超过8美元。
这些是美国人调查的情况,巴西人大概也差不多。老实说,对于农业管理水平,这些白人未必比满清更专业。满清早期往东北招农民的时候,还知道给每家提供农具、牲口。往东北迁移八旗京营的时候,甚至提前开垦好荒地,盖好房子等着老爷来住。
大汉移民有了这笔启动资金,到了巴西直接能住进自家的田地里,一个三口之家很快就能将土地开垦出来,种上粮食,蔬菜,瓜果。农闲时去种植园打打工,补贴家用。大多数家庭,三五年之内就能还清这笔贷款。
那些拿着巴西州政府补贴的日本和意大利劳工,则需要在种植园工作5到8年时间,因为需要这么长时间,才能在自己工资中扣除巴西州政府给的补贴贷款。在这几年中,他们无依无靠,只能任凭种植园主欺压。敢反抗的意大利人情况还好点,日本劳工默默忍受,最后的结果是他们的收入水平比白人低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虽然得到了种植园主的喜欢,可却让其他劳工不高兴。
大量大汉劳工因为有了自己的土地,可以摆脱这种困境。种植园不好,爷就不去。有土地的人,别说对待地主了,就是面对资本家老板那腰板都直,一句‘大不了老子回家种地’气势就出来了。可家里真没了那几亩地,就只能弯腰低头,保证‘绝不恶意讨薪’。
在巴西的大汉移民可不只有几亩地,而是100亩,虽然跟动辄十万百万亩的大种植园主相比没有可比性,但小农生产绰绰有余,甚至根本种不过来。于是很多站稳脚跟的移民,开始呼朋引伴,将国内日子过不下去的亲戚接过来帮忙。
不是每个人都能拿到移民贷款的,限制非常严格,因为刘勇强除了这笔钱后,并不打算当慈善。这是一笔基金,他每年投入3000万两银子,不求盈利,但得保本啊。因此会对申请的移民进行严格审查,必须是真正老实本分的农民,否则去了不好好干,土地撂荒,成为流民,不但影响国家形象,还不起贷款,会让这项移民事业越来越难做。
因此移民过去的往往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虽然不是精英阶层,可踏实肯干,慢慢不止两广移民前往,也有福建的,甚至浙江台州、温州这种穷地方的百姓前往。每年通过这种方式进入巴西的移民大概三四万家庭,十万人口,再多基金就撑不住了。这也是为什么没有国家愿意资助移民的原因,一个两个无所谓,一万两万就吃不消了。欧洲哪个国家每年挤出几百万两移民费用都很艰难,尤其是意大利这样的穷国,以及爱尔兰这样的连国都没有的民族地区。
就这样,从结束汉美战争之后,大汉正规移民涌入巴西,用了五年多时间,新增了五十万人口,将大汉小村落植入了巴西大地产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