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建立印第安王国的条件(2/2)
武毅是学院派,还是英国的军校出身,因此军事论文之类的文章经常发表。汉美战争结束之后,结合在北美的作战经验,他写出了《堡垒战》这本军事专着。
因为大汉这些年在陆军方面的辉煌战果,他的着作得到了专业领域的一些重视。甚至有人将其跟美国人马汉的海权论相比。
“南非地势平坦,很难像落基山那样修建少数堡垒就能占据优势。”
“我们当然无法像法国人那样修建一道法兰西壁垒,但我们可以修筑简易堡垒。不需要多复杂,几座土筑堡垒,配合简易的壕沟。足以建立一块块军事控制区域。”
法国人受《堡垒战》启发,建立起了沿着法德边界的近千公里堡垒线,因为武毅告诉大家堡垒可以大大节约兵力,使用少量兵力起到牵制敌人大量兵力的作用。从而为己方赢得兵力优势,可以集中机动力量发起决定性战役。
这些都是武毅对汉美战争的总结。结果提前让人口逐渐老龄化的法国修建了马奇诺防线,当然现在不叫马奇诺防线,名字有好几个,最初叫做法兰西长城,后来改名大西洋铁壁,因为他们一路修到了海边,上次战争中,比利时、英国可都站在法国的对立面,后来为了不刺激英国,防线建造完成后,正式定名为法兰西壁垒这个中性名字。法国人花费了十年时间,用了100亿法郎,比历史上的马奇诺防线长度更长,但因技术原因,并没有马奇诺防线那么先进。
“还可以加上铁丝网。”
此时一个来自澳大利亚家里经营牧场的军官补充了一点。
英军总司令罗伯茨勋爵无精打采的摆摆手:“都试试吧。”
他也不知道好用不好用,但已经没有办法。他已经攻占了布尔人的所有城市,高调宣布已经打赢了这场战争,英国宣布兼并布尔人国家,可布尔人的偷袭一直持续着。这场战争远没有结束,甚至不知道还要打多久。
这次英国人终于找对了办法,工程技术弥补了战术缺失。他们用战壕、铁丝网将一座座布尔人小镇串联起来,布尔人的游击区域受到了限制,活动空间被一步步压缩。
专业的英军军官们不断从各国的军事知识中汲取经验,不断改良这套战术。
“俄国在中亚草原上修建了大量堡垒线,用来控制牧民的活动,抵挡牧民的攻击。”
“建!”
“汉军在内华达州修建了上千公里长的壕沟、堡垒,用来保护铁路线。”
“建!”
罗伯茨不断大笔一挥开工建设。
来自澳大利亚的小果子们,挥动铲子挖出一条条漫长的壕沟,铺设上他们用来阻挡野狗侵袭牧场的带刺铁丝网。他们还将这些行之有效的壕沟铁丝网命名为维多利亚长壕,用来表达对女王的敬意。
“勋爵阁下。造价预算出来了,大概需要花费2亿英镑。”
他们的工程师经过计算,按照目前的方式,他们需要修建大概8000个简易堡垒,铺设6000公里铁丝网,还需要挖掘3000公里左右的堑壕。但这项工程将彻底扼杀布尔人的活动区域。
“昂贵的代价!”
罗伯茨惊叹,但女王政府还是批准了,大战已经打响,经费就不再是问题。
机枪、战壕、铁丝网的战术,进一步被英国人完善了,之后很快用到了其他战场上。
俄国人被阻挡在了奥斯曼帝国南部。主攻方向的伊斯坦布尔也陷入僵局。俄国人开辟了第三战场,他们从中亚南下阿富汗。
急于结束布尔战争的英国人开始对布尔平民下手了,大量平民被抓进了铁丝网围起来的集中营。布尔人只有40万人口,除了不足十万的军人外,老弱全都被送进集中营。民兵式的布尔军队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一步步陷入困境。欧洲整体舆论疯狂批评英国对待布尔人的不仁道行为,盎格鲁撒克逊人的霸权,在新世界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不满。但依然我行我素,哪怕到了二战,美国人还对日本移民用过这种手段。
在一片骂声中,荣耀了一辈子的维多利亚女王闭上了眼睛,享年82岁,在位64年。按照中国的说法,这是被骂死的,算不得好死。
可是维多利亚女王的死,反而凝聚了盎格鲁撒克逊人的意志,殖民地青年更加热血,澳大利亚努了把力,竟然又有20万小牛仔当兵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