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章 江南千里君须记,不负百年我所思(1/2)
“敢问公子刚刚吟的这诗,诗名叫什么?”台下一个姑娘问道。
瞧她的神色,显然是颇为喜爱刚刚苏清欢念出的这首诗,这才忍不住开口询问。
“名叫《江南春》。”苏清欢如实答道。刚刚他念的这首诗出自颇擅七言绝句的杜牧之手。
“《江南春》?”
听了这题目,拓跋碧玉不禁又回味起刚才苏清欢所念的这首诗。
江南春这个题目很大,就像她们刚刚在写平城春色的诗词时,都是选择春色的其中一点来写,而不是写整个春色。
毕竟题目是《江南春》的话,就意味着要在短短的几句话里,对江南春天的内容进行概括,还得抓住江南春天的特点,这绝非易事。
但现在想来,苏清欢刚刚吟的这首诗显然做到了,还尽显从容。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两句仿佛有人在天上快速地掠过江南大地,将江南的无边春景收入到这一联中。
千里江南,时时莺啼恰恰,处处红绿相映,绕水傍山的村庄,还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而后面两句更是神来之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虽然拓跋碧玉不知道南朝是什么朝,但她只当是大乾以前的朝代。
江南春日时晴时雨,前朝留下的那些亭台楼阁,又有多少耸立在烟雨的江南中。这样的冷眼,这样的唱叹,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如果把这四句诗作成画,那得用多少画卷才能画出这诗句的所描摹的美景。
她终于理解诗之所以为诗了,短短几句诗将文字的美感发挥到极致。只是看着眼前教会他这件事的人,她却实在生不出感谢的情绪来。
而且拓跋碧玉最不愿意承认的一点是,听了苏清欢刚刚吟咏的这些诗词,她竟然也萌生出了想要去大乾的江南看一看的想法。看一看江南是否真的如同苏清欢诗中所写的那般,充满着水乡柔情。
“姐姐,你去大乾做生意的时候,可曾到过江南?”王暮雨问道。
王朝云摇了摇头,她也只去过大乾的一些边陲城市,最远也不过是洛阳。
而在苏公子的笔下,那江南和她们身处的地方是如此不同。看来,下一次是要去一趟江南了。
乐平王见一楼的人们个个不再说话,这才缓缓说道:“本王想今日你们与秦公子之间的比试,谁胜谁负,也不必本王来说了。
日后诸位在诗文一道偶有小成,忍不住要沾沾自喜之时,不妨想想今日的场景。知耻而后勇,本王相信有了今天的教训,诸位于诗文一道或可走的更远。”
乐平王说话的时候,有些人垂下脑袋,一副丧气的样子,但也有人情不自禁地抬起头来,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也势必要作出这样的诗词来。
乐平王又望了一眼早无骄躁之色的拓跋碧玉,这才向苏清欢拱手说道:“秦公子才思敏捷,本王佩服。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苏公子笔下的美景,本王记下了。
若有机会,本王也希望我大魏有这样的景象。到那时本王也当于一艘小舟之上,看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接着乐平王哈哈一笑,转身走了。
看听着乐平王的笑声,苏清欢突然有一股极为熟悉的感觉,他看着乐平王的背影,若有所思。
“好了,诸位,今番良晤,诗情不浅。他日江湖再见,再与诸位切磋。”苏清欢对着一楼的人拱了拱手,便要回到座位上。
“等下。”拓跋碧玉咬了咬银牙说道。
“怎么?碧玉姑娘还有何见教?”苏清欢侧过头来问道。
“你不要以为我大魏无人,即便今天你赢了我们,你也没有完全赢。”
这是什么话?什么叫赢了,但没完全赢。
苏清欢本打算不予理会,只听拓跋碧玉继续说道:
“先不说我飞雪姐姐和明珠哥哥出口成章,他们的文采风流就不是你能比的。就是这大魏民间,也有许多才子才女。后日百花楼设宴,以文会友,广邀大魏才子才女们参加,若你真有本事,你后日去宴会上拿个魁首回来,这样我才兴许能认可你。”
大姐,你这也太自恋了,太以自我为中心了,谁需要你认可了。
原本苏清欢想当场反驳她,但一想到这后日的宴会乃是由百花楼所办,那倒是不得不去了。
毕竟百花楼现在还有许多谜团他还没搞清楚,百花楼楼主玉夫人的目的为何他也还不知道。若是此去能见到那位已经归京的玉夫人,说不定他心中的这些疑惑便可尽数解开。
不过苏清欢即便打算要去,也不会告诉拓跋碧玉。他也没有理会拓跋碧玉,径直要回到座位坐下。
他的反应让一直以来无人敢违逆的拓跋碧玉眼都要喷出火来。
“秦公子,在下还有一事请教。”苏清欢刚要回到座位,楼下又一人出声道。
苏清欢打眼望去,乃是独孤如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