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审时度势跨冀州,臧霸领命赴乐陵(1/2)
战争就是这样,两军交战下打打停停,在此等状态下,不断地试探对方,以找寻到致命缺陷,继而给予对方致命一击!
曹袁之战下,袁绍固然兵力占优,十几万精锐出动,在黄河南畔打这个,打那个,不断地威胁迎战的曹军各部。
可凡事不能只看一面,袁绍的命门也很致命。
讲句不好听的。
袁绍所部是异地作战,冀兖两州还横跨一条黄河,这就使袁军粮草辎重供应,想输送到前线去,不仅运输时间比之曹军要长,而且途中的损耗还更高。
打仗,不是出动十几万精锐,就是投入的全部人力了,这还需要数倍的民壮,负责战争期间的各项所需。
前线作战的人马,需要吃的。
马比人更金贵,除了草料,还需喂些别的。
这也是为什么成规模的骑兵很难凝聚的根本原因。
养一名骑兵,够养数名步卒。
也是这样的情况,注定袁绍的压力,比曹操要大太多。
反观曹操呢,压力确实也有,可他的后方安稳啊,尤其是他与袁绍交战之际,曹昂先后解决荆南诸郡,孙刘联军,大败孙策,这一系列围绕曹袁之战而衍生的战事,最终以曹昂所部获取胜利。
这就使得曹昂节制的四州之地,处在一个相对平稳的秩序下,由此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粮草军需,输送军械器械。
特别是军械器械。
从曹昂坐镇襄阳,以统御四州之地下,以贾诩、曹政为首的群体,按着曹昂的方式发展集约型军工体系,以南阳商会、荆州商会作为下游产业供应,落实执行流水线作业,这就使得产量稳步向上提升。
而最关键的一点,曹昂创设的军备局,生产制造的不止各种战场利器,诸如提高运转效率的各种器械,方便大规模转运的各式浮桥等,军备局也是不断钻研与量产的,围绕战争的一切,那都在该局的职权范围之内。
除了曹昂所领征东将军府外,坐镇许都的荀彧,那同样也没有闲着,为曹操解决各项战场所需。
以上种种促成了曹操与袁绍对峙的底气。
曹操、袁绍间的对弈与试探,因为许攸的出现发生偏转,时局开始倒向曹操这一边,而相隔千里外的青州,曹昂占据的优势就更明显了。
“大兄!!又有数千青州籍兵卒转投我军!!”
乐安国,临济城。
曹彰兴奋的跑进堂内,言语间透着激动道:“哈哈,这要不了多久啊,袁谭、刘备所部兵马,一多半都要被我军拿下啊!!”
堂内站着的严象等人,听到曹彰所讲种种,脸上露出各异神色,特别是王修、管统这帮被俘文武,那表情就更是精彩了。
大势已无逆转可能。
自拿下临淄城后,曹昂节制黄忠、陈到、张辽、张绣等部北上,围绕着乐安国展开一系列部署,除了在临济攻城多耗费些时日,在别的地方就轻松多了,眼下更是形成了围堵之势,以促成袁谭、刘备即便想要逃离,也只能率小股兵马撤出。
黄忠、陈到所部居中威逼,张辽、张绣所部两翼进逼,此等态势下早就让袁谭他们自乱阵脚了。
一个小小的乐安国,战略纵深还是太小了。
根本就不能给袁谭他们太多机会。
“乐安、北海等地沿海,搜寻的船只怎样了?”听到这话的曹昂,没有为此得意忘形,相反却看向严象询问道。
“回公子,已有千余艘船只被我军聚拢起来,按着公子的吩咐,这些船只的船夫亲眷,皆被我军集中起来。”
“如此就好。”
曹昂嘴角微扬道:“如此一来的话,即便袁谭、刘备率残部渡河北逃,我军也有机会登陆到大河以北!!”
一言激起千层浪。
听闻此言的王修、管统等文武,难以置信的看向曹昂,他们万没有想到曹昂竟有意率军北上。
“曹征东莫不是想北击河北之地?”
此等态势下,王修终究是没有忍住,上前对曹昂说道。
他这一动,典满、许仪冷峻目光就投来了。
“当然。”
迎着王修的注视,曹昂神情倨傲道:“如若不是这样,我军出动的各部,为何只对袁谭、刘备所部,形成步步紧逼之势,却没有跟他们展开决战?”
王修表情变了。
管统表情变了。
还有不少被俘文武,表情也都变了。
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此前他们一直以为,曹昂没有急着对袁谭、刘备展开合围猛攻,是为了避免两部兵马被逼到绝境,继而向来攻曹军各部背水一战,这样即便是拿下了袁谭、刘备所部,恐曹军伤亡也不小。
毕竟没了活路,那岂不就剩死战不退了?!
所以曹昂给各部传达的军令,是威逼,是咬着,但却不跟袁谭、刘备所部鏖战,这使得此等态势下,有源源不断地兵卒逃离袁谭、刘备麾下,继而选择归顺曹氏。
可现在看来,事情没他们想的那样简单啊。
“国贼袁绍倒行逆施,不顾其他,悍然对我军展开攻势,以劫天子归邺,好挟天子以号天下,满足他那勃勃野心!”
迎着投来的道道注视,曹昂语气铿锵道:“而袁谭呢,自入主青州以来,宠信奸佞,在青州横征暴敛,袁氏父子早已忘了人臣之本!!”
“刘备呢?身为汉室宗亲,非但不想着为天子分忧,却做起助纣为虐的勾当!!”
“某为汉室征东将军,天子亲封,仅是在青州一地,击败这帮乱臣贼子,实属是太便宜他们了!!”
“既如此,倒不如暂留他们一命,叫他们率残部北归冀州,如此冀州各地,河北诸地皆能知晓我军兵威,继而弃暗投明!!”
如此,冀州必先大乱!!!
王修、管统他们听后心跳无不是加快起来。
战死青州的袁谭,远没有活着逃回冀州的袁谭,所带来的影响要大啊。
毕竟袁谭死了,哪怕消息传回冀州去,而留驻邺城的文武得知此事,肯定会有不少选择遮掩的。
在袁氏麾下效命,谁不知袁谭、袁尚之争啊,谁不知袁绍偏袒的太厉害了?
哪怕在邺城之中,有一些是心属袁谭的,但活着的袁谭,跟死了的袁谭,那是能一样的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