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黑酱茅台(1/2)
王景行和杨子安鉴定完这四十多件古玩后。
杨子安拿出纸笔,认真地将每件真品的信息详细记录下来,并给出估价。
王景行在旁边向刘姐解释着定价的依据。
26件真品,最便宜的是一件清代竹雕松下高士笔筒
笔筒高15厘米,口径8厘米,以一整段优质毛竹雕琢而成。
竹材历经岁月沉淀,色泽呈深沉的栗红色,包浆醇厚,散发着温润的光泽,触手有细腻之感。
笔筒周身采用深浮雕与镂空雕相结合的技法,雕琢出一幅松下高士图。
这件笔筒出自清代乾隆年间竹雕工匠之手,雕刻技艺精湛,是江南文人雅士书房中的陈设之物。
市场价格大概在五万元以内,王景行报价三万八。
最贵的是一方砚台,出自宋代名坑端溪老坑,材质极为珍稀。
王景行看了之后,都忍不住赞叹。
砚长20厘米,宽13厘米,厚3厘米,呈长方形,砚体线条简洁流畅,古朴大方。
砚石质地细腻温润,触手生凉,呵气成水。
用手轻轻摩挲,似有一层薄油渗出,散发着独特的光泽。
砚面巧借石色与石纹,精雕成一幅“海天旭日”图。
砚堂处,一片纯净的天青色石质宛如澄澈的海面,石中天然的金线恰似海平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在光线的映照下,灵动闪耀。
砚首位置,一抹艳丽的火捺石纹被雕成初升的旭日,旭日轮廓圆润,内部纹理丝丝缕缕,似火焰跳跃,光芒喷薄而出,色泽由中心向边缘逐渐晕染,过渡自然。
围绕旭日,雕刻者以细腻刀法雕琢出丝丝缕缕的云霞,云纹婉转流畅,与旭日相互映衬,仿若能看到旭日冲破云霞,喷薄而出的壮丽景象。
砚的四周,以浅浮雕技法雕刻有卷草纹,线条优美流畅,疏密有致,为砚台增添了几分灵动与典雅。
砚背平整光滑,仅在一角阴刻有“熙宁元年,端州匠师李石制”字样,字迹古朴苍劲,笔锋刚健有力,虽历经岁月侵蚀,依然清晰可辨。
居然是一方宋代熙宁年间的端砚。
而且有详细年代落款。
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发墨不损毫,呵气可研墨,书写流畅。
历来是文人墨客梦寐以求的珍品。
这方砚台还真不太好估价。
王景行如实相告之后,说道:“刘姐,这方砚台非常名贵,说实话,我都不太好给价,最好的话,还是拍卖比较好,我名下也有一家拍卖公司,要不然你拿去拍卖?”
刘姐听了毫不犹豫摇头:“这是老爷子留下来的东西,不拍卖,你开个价吧。”
王景行想了想:“我不糊弄你,一口价一千两百万。”
刘姐显然没想到一方砚台会这么贵,眼中满是惊讶。
稍一思考,便说道:“你全部算一下,这批古董总共多少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