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0章 筷子(2/2)
穷人才吃带汤的。
汤一般都是带糠的,吃多了拉不出屎来。
不过吃汤有勺子,而不是用筷子。
反正带汤的都是用勺子,没有炒菜之类的,所以根本用不到筷子,没有筷子发挥作用的机会,自然不会产生筷子这种工具。
但是厉夏不太适应用手吃饭,他又不是穷的吃不起,他可是大王,自然有一些追求。
用手抓着吃野蛮不说,也不干净啊,根本就没有食欲,他创造出来了筷子。
不仅如此,他还让人打造了铜锅,让人进行炒菜,味道虽然跟上一世天差地别,但是在这个时代就是有先进性的。
上有所好,下有所效!
整个王宫都流行筷子,甚至传出了王宫,王都也有不少人在学习用筷子,一时间,用筷子成了新的时尚。
毕竟厉夏就是整个王国最大的顶流,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国家方方面面,这可能就是为何要求名人起到带头作用吧。
那些名人一举一动,虽然有可能是小事,但是造成的后果可能很大,有很多人可能会学习。
就像是公众人物抽烟一样,本身不犯法,可是你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其他人学习。
厉夏用筷子,那么炎国人知道了,肯定会跟着学习的啊。
不过这也仅仅限于王都,还是那句话,底层人根本就用不到筷子,只要饮食习惯改变不了,那么结果也肯定改变不了的。
厉夏从未想过去推广筷子文化,毕竟这对于底层人民来说,有点花里胡哨,根本就不实用。
然而没有想到,礼司竟然还把这件事单独给拿出来,希望可以全国推广筷子。
对于筷子之类的东西,厉夏采用的是顺其自然的想法。
能够流传出去,那就说明大家确实需要筷子,如果无法流行出去,那就说明筷子不适合这个时代人的生活方式。
刻意去引导推广,完全没有必要。万一用不上被推广,反而会适得其反,让原本简单的生活方式,反而变得复杂起来。
原本喝水,大家端起来直接喝了。结果非要流行筷子,不能用筷子去喝水吧,这不是让生活方式变得复杂化了嘛。
这个例子确实有点极端,但是厉夏就是这个意思,如果有需要自然会流行出去,没有需要强行推广,只会带来负面情况。
礼司的速度倒很快,这么快就把筷子编进了礼制当中。
但是不管怎么说,筷子这事确实比儒家找的磕头实用多了,儒家可以找到很多礼制的事例,偏偏选中了厉夏最反感的磕头。
突然感觉,礼司比儒家还挺合格的,这么快就把筷子收进了礼制当中,怪不得礼制可以一直占据统治地位,这不是没有原因的。
以后用筷子,都成了一种礼了。
这一点厉夏不反感,只要能够方便人们就行,他需要考虑的是,百姓真的需要吗?
浪费人力物力去推广,到底值不值得呢?
厉夏已经很久没有接触百姓了,对于百姓需要什么,他还真的有点脱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