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8章 邱枫和吕一鸣产生分歧(1/1)
在菲律宾,邱枫和马尼拉大学孔子学院的师生交流,聊的最多的当然是汉语教学。她打电话给在北京的丽丽,还向马尼拉大学孔院的学生们推荐丽丽,说她已经有多年教授外国人汉语的经验,而且丽丽的学生大多是非洲人。马尼拉大学孔院的学生当然很想从丽丽那里学到经验,于是邱枫给他们约了网上对话。
在邱枫看来,丽丽最早去肯尼亚,就是去肯尼亚大学演讲,从专业的角度论述中西文化的差异,应该怎样学习汉语才更高效。丽丽去肯尼亚大学演讲是她推荐的,当时邱枫知道乌达尔在和丽丽恋爱,丽丽老妈毓秀坚决反对。在丽丽出发去非洲之前,邱枫和丽丽一起到医院看望在医院治疗的赵大夫毓秀,她只对赵大夫说丽丽是去肯尼亚大学演讲,并没说同行的是乌达尔。
不能说丽丽近二十年在非洲的努力没见成效,但邱枫觉得与她所付出的相比真的微不足道。她看着和学生们连线的丽丽,脸上松垮的皮肤,生育后明显没有恢复的身材,让邱枫看了心疼。那个聪慧、大度的丽丽不见了,眼前的丽丽已经变得让邱枫不敢认。最令邱枫不悦的是,丽丽和那些学生们连线时,显得言语木讷,甚至眼光中流露出一丝胆怯。
这不能不让邱枫感觉眼前的丽丽很陌生,她之前可不是这样的。想想自己推荐丽丽代表北大、代表中文系去演讲,曾经在学校引起不小的轰动。但看看视频中的丽丽,邱枫似乎后悔自己推荐邱枫去肯尼亚大学演讲。
外国人学汉语,那可真是困难重重。汉字就像一幅幅神秘的图画,横平竖直、勾勾撇撇,把他们绕得晕头转向。“日”和“曰”,就差那么一小横,在他们眼里简直是双胞胎,怎么也分不清。
读音更是个大麻烦。汉语的声调,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对他们来说,就像在玩一场高难度的声调游戏。常常听到他们把“买东西”说成“卖东西”,闹出让人哭笑不得的笑话。
语法也是一座难以翻越的大山。什么主谓宾定状补,什么时态助词,复杂得像一团乱麻。比如“了”这个字,啥时候该用,啥时候不该用,能把他们折磨得抓耳挠腮。
但教授外国人汉语意义重大。汉语是中华文化的活化石,当他们学会汉语,就像拿到了一把打开中华文化宝库的钥匙。能读懂唐诗宋词里的浪漫意境,领略中国传统故事中的智慧哲理。通过汉语,中国的美食文化、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都能生动地展现在他们眼前,促进文化交流碰撞。就像在不同文化间架起一座热闹的友谊桥,大家在桥上走来走去,互相分享有趣的事儿,让世界变得更丰富多彩,也让中华文化在全球“朋友圈”里疯狂“点赞”“转发”!
邱枫本以为丽丽在内罗毕大学教授对外汉语多年,能有很多可以分享的心得。却不想,丽丽讲的最多的是非洲的自然,原始,非洲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