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小说 > 枭雄渣爹再娶后,我带亲娘去逃荒 > 第160章 教导

第160章 教导(2/2)

目录
好书推荐: 我携秋水揽星河 重生七零,末世女的摆烂军婚 你退我婚,我掘你祖坟 确诊癌症,又遭背叛,我怒了! 壮士出川,我穿越到了抗战第一线 官途迎娶首长女儿从此一步登天 请,聆听我的声音 逻辑陷阱:我在人性游戏中续命 开局无限交换,我直接无敌! 花千骨:不负尊王不负卿

谢蕴想问一句为何,后者已给出解释:“如今整座平昌城由北海郡郡兵代为掌管;不得擅开城门,便是军司马入城后下的第一道军令,小郎君可否出城,非我一介文官所能定夺。”

言外之意,她是走错庙门拜错了神。

“至于城外地形,军司马手上有一份舆图。”宁宪又道:“秦胡多心浮气躁之辈,凛冬将至,他们不会在青州无故盘旋太久。”

秦胡若想洗劫北海郡,攻打平昌县必然就在近几日。

这会儿,没有什么地方是比西城外更危险的。

谢蕴听懂宁宪话中的提醒,“既如此,我就不再叨扰令君。”

西城门的控制权掌握在军司马手上,对谢蕴来说反倒不是什么坏事。

虽说她入郡兵大营时间不长,可谁让她有裙带关系,再加上她与齐缨共事过一场,又有张清的手令,想来军司马也会给她行这个方便。

她的左膝才离开蒲团,风采绰约的宁令君却再度开口:“为将者,智信仁勇严缺一不可;小郎君既有朱厌之勇,合该读一读这《春秋左氏传》。”

这话来得突兀,偏偏有教导之意。

谢蕴起身动作缓了一缓,只见宁令君落在她脸上的目光,温润,又带着长辈的宽容:“大邺军中,凡官至都尉者,皆出自大族,寒门子弟者,终其一生,得一秩俸比六百石的军职便已到头;至于庶民黔首,若无祖辈父辈累积,便是卒隶之职都难求得。世家与寒门,子弟同样都识文断字,朝廷却只重用士人,小郎君可知其中缘由?”

这种将人明确划为三六九等的选拔制度,在华夏历史上亦历经数朝数代,尤其是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一度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致使选官制度成为贵族士大夫手中玩弄权柄、冲击皇权的工具。

这番剖析,谢蕴是不能说出口的。

质疑当下的社会制度,与揭竿造反没两样。

宁宪这样问她,也不是想听她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甚至,宁宪就没奢望她能回答。

“读书习字,令人念想通达,然,世家与寒门之别亦在于此。”

“世家大族藏书万千,族内子弟更是经史合参,古有云,读史明智、读经识礼,放眼天下,位列三公者,皆擅经史。”

宁宪说着,看向谢蕴的眼神是掷重,话语中亦流露出缺憾:“唯有熟读经史,才能真正做到恪守礼法,成为这个王朝秩序的维系者,而寒门子弟,恰恰缺乏经史的底蕴。”

对寒门子弟而言,哪怕得到经史书籍,也不一定能读出来,因为他们不像世家子可轻易拜到名师。

因为名师,大多出自名门世家。

一个偏居陋乡的穷书生,不可能对经史做出正确的解读,若由他教导稚童读书,到最后,不过是误人误己。

“我观谢小郎君机敏聪慧,年纪轻轻就入行伍,必是准备搏个出身,若不想在军中沦为牵马坠蹬之流,这十三经注疏,小郎君不能不知。”

十三经注疏,是对儒家十三部文献的经文、古注和疏文的统称。

其中包含春秋三传。

宁宪这席话与当日姜氏所言,是一样的的用意。

——都在劝她向上社交。

目录
新书推荐: 国运LOL:吾为华夏守护神! 退婚当天,摄政王携凤印来娶我 开拓贵族:超豪华版本 我发誓龙族不是我带歪的 纨绔为我夺诰命,重生主母杀疯了 体验必死角色 综漫从成为芙莉莲师伯加入聊天群 荣耀,野神归来 总决赛被横扫?不装了,我摊牌了 年代文大怨种觉醒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