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天水惊变(1/2)
长安城,仿佛一根骤然绷紧的弓弦。
自叶明抵达后,这座古都的空气里便弥漫着一种肃杀与忙碌交织的气息。
高顺领命之后,雷厉风行。
征发的民伕,调拨的军士,运送粮草辎重的车马,日夜不绝地涌向陈仓、街亭、子午谷北口。
夯土筑墙的声音,叮当作响的铁匠铺,将校们厉声的呵斥,汇成了一支紧张的战前序曲。
陈仓道口,壁垒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加高、加固,箭塔林立,拒马密布,俨然化作一头择人而噬的钢铁巨兽,等待着猎物撞入陷阱。
街亭要隘,精锐部队依山势扎营,烽燧相望,游骑四出,将通往陇西的咽喉牢牢扼住。
子午谷北,更是如同鬼域,陷阱遍地,暗哨潜伏,任何试图靠近的可疑人影,都会招致凌厉的打击。
叶明坐镇府衙,每日处理着雪片般飞来的军报文书。
斥候不断传回消息。
斜谷方向,蜀军斥候的活动依旧频繁,但始终停留在浅尝辄止的袭扰与试探,并未有大军集结出动的迹象。
傥骆道、褒斜道,乃至叶明重点布防的陈仓道,都显得异常平静。
诸葛亮的大军主力,仿佛在夺取汉中之后,便满足于固守,失去了北上的锐气。
时间,在一种近乎凝滞的平静与潜在的巨大压力下拉扯着。
长安城内的将吏们,最初的慌乱已经消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为沉重的等待。
他们在等待诸葛亮的雷霆一击。
叶明站在巨大的沙盘前,手指缓缓划过秦岭北麓那一道道险峻的谷口。
诸葛亮在等什么?
他在汉中整军,难道只是为了巩固防线?
以刘备的野心,以诸葛亮的才智,绝不可能止步于汉中。
他一定在酝酿着什么。
可他会从哪里来?
陈仓防御固若金汤,高顺亲自督办,足以让任何强攻付出惨重代价。
子午谷奇袭?太过冒险,以诸葛亮的谨慎,未必会行此险策。
难道是佯攻斜谷,实则另有图谋?
叶明的心绪有些不宁。
这种敌人隐而不发,伺机而动的状态,比直接面对千军万马更让人感觉压抑。
他甚至派人快马加鞭,询问邺城的郭嘉,是否有其他的可能。
郭嘉的回信很快,言辞依旧带着洞察人心的睿智,但也坦言,面对诸葛亮这等对手,任何常规的推断都可能落空,唯有严守要隘,以不变应万变,静待其先动。
叶明强迫自己冷静下来。
郭嘉说得对,自己已经布下了天罗地网,无论诸葛亮从哪个方向来,都将迎头撞上。
只要守住关中,耗也能耗死远道而来的蜀军。
日子一天天过去。
陈仓前线,平静如水。
子午谷方向,杳无人迹。
斜谷的蜀军斥候,甚至开始减少了活动。
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死寂。
就在长安城内外的神经都绷到极致,几乎要认为诸葛亮真的偃旗息鼓之时——
“报——!!”
一声凄厉嘶哑的呐喊,如同利箭般穿透了府衙的宁静。
一名骑士浑身浴血,连滚带爬地冲入议事大厅,他的坐骑在门外悲鸣一声,轰然倒地,口鼻溢血,显然是活活跑死的!
“主公!!”骑士扑倒在地,声音带着哭腔和极度的惊恐,“西面!西面急报!!”
西面?
不是南面的谷口?
叶明心头猛地一跳,一股强烈的不祥预感瞬间攫住了他。
“哪里来的急报?!”他厉声喝问。
“是……是天水!天水!!”骑士几乎是吼出来的,“诸葛亮!诸葛亮大军……未出斜谷,未走陈仓……他……他出祁山了!!”
“大军……大军已兵临天水城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