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孙权:说好的三国,怎么没有孤的歌?(2/2)
“你才是猪,你全家都是!”
刘彻肯定不会这样骂霍去病,他是对着司马相如骂的。
司马相如没有生气,已经习惯了。
霍去病惹刘彻生气,挨骂的肯定是自己,已经无所谓了。
还有唐宗:“你们给朕加了那么长的称号,写首歌应该不难吧?”
再比如永乐:“后人不是挺喜欢朕的?说朕南下擒龙、封狼居胥、饮马翰海,又说朕有远见开启下西洋,还说朕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都把朕夸上天了,也没见你们给朕写首歌。”
汉王提醒道:“爹,您没有,但咱们大明有啊。”
“说这首歌爷爷和您一听就要哭。”
啪!
一鞭腿踢在汉王爷身上,朱棣心里舒坦多了。
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有一首属于自己的歌曲。
比如十全老人,他就不想后人给自己写歌。
看看后人对大清和自己的态度,不用脑子都能猜出来,若真为自己写歌,歌词放现在绝对是那种能够诛九族的文字。
还是不要给朕写,你们就写三国吧。
曹操盯着桌案上的碗,脑海里一直有个声音在说:盖饭,盖饭。
曹操的双手都快控制不住之时,一声惊呼让他清醒过来。
“丞相,天幕放关于你的歌了。”
【#曹操版一笑江湖#】
【pS:选取老版《三国演义》曹操的台词拼接而成。】
【南征北战多年,叹多少离别。】
【也曾想持宝剑,扶大厦危悬。】
【碣石东临挥鞭,沧海雄望有遗篇。】
【忆当年,策马中原。】
【杜康美酒虚温英雄前,诸侯心不齐蒿里路远。】
【青梅煮酒论雄潜龙腾于渊,漠北挥剑乌巢火连天。】
【横槊船头杜康助歌宴,明朝铜雀春深锁红颜。】
【踏平江南,复我夙愿。】
【诸葛一笑,樯橹摇,战船被火烧,穷途末路华容道。】
【华容一笑,哂宵小,引来关张赵,霸业成空哭奉孝。】
【曹贼一笑,血债绕,负天下宁教,华章染,白骨长蒿。】
【奸雄一笑,今生难,仿文王舜尧,功过藏后人评晓。】
“凭什么!”
后人的歌曲没有像唱吕布一样调侃自己,曹操是很欣慰的。
虽然多少也有点调侃,但也能理解,至少也有唱自己的歌了。
但是表达喜爱的小心心只有三千多,表达评论的三个点居然只有九十一,连一百都没有。
不知表达的什么五角星和一个向右的箭头倒是有三五百。
诸葛孔明的几首歌,最少的也破万,多的更有几十万!
更可气的是,后人连评论区都没点开!
盖饭声音又在曹操脑海里回荡着,左右手的拇指都已经扣在碗边,却又听有人惊呼。
“丞相,还是你的歌。”
【我剑,唤作七星,保社稷,拯救黎民。】
【我歌,沧海余音,战旗下,百万雄兵。】
【我醉,六月梅青,天与海,难做知音。】
【我哭,奉孝伤情,君若在,四海偃兵。】
【谁敢刺董、谁矫会盟、谁北国纵横?】
【谁杀吕翁、谁耍酒疯、谁作孽宛城?】
【忠义半生,奸诈半生,戎马一生,杀伐一生,我始终还是汉臣。】
【谁作短歌、谁战南国、谁笑东风懦?】
【谁续国祚、谁挡灾祸、谁管谁评说?】
【美名太多,恶名太多,树敌太多,仇家太多,我曹操挥剑待客。】
【我箭,逐鹿飞鸿,蔑帝胄,唯我梁栋。】
【我歌,归心苍穹,这长江,却成心痛。】
【我醉,铜雀酒纵,麾文武,悲喜与共。】
【我哭,绝唱汉中,这铠甲,归入岳嵩。】
【曾笑司徒,曾笑本初,也曾笑村夫。】
【曾哭东都,曾哭旧故,也曾哭命数。】
【苍天眷顾,挚友眷顾,文武眷顾,宿敌眷顾,成就个绝世魏武。】
【得罪汉家,得罪门阀,得罪了天下。】
【听我叱咤,看我兵马,征服了浪花。】
【汉相接纳,反贼接纳,征西接纳,建安接纳,我曹操安能伏法!】
【不信神医,不信法力,也不信青帝。】
【习惯算计,习惯诡计,把喜怒隐蔽。】
【屠杀满地,万民有米,汉魏交替,天下归一,方吟唱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心不已。】
评论区:
〖夜来多惊梦,似有献刀人。秉烛问名姓,汉故征西侯。〗
......
【#曹操版天下#】
【心未已,叹青丝白发。】
【恍惚间,又见昔日戎马。】
【负尽这天下,谁心存汉家?无尽的兵戈征伐。】
【黄巾起汉祚将休,孤胆将七星藏袖。】
【怎看白骨露野,还乱世生民个安稳春秋。】
【踌躇间鸿雁难留,暗流涌明争暗斗。】
【竖子终不足与谋!】
【官渡争雄漫天的黄沙,挚友终究刀剑相加!】
【念我半生戎马,虮虱攀上铠甲,何日能止频仍争霸!】
【挂印封金将忠义作答,收留恩难比桃园话,灞桥上挥别泪洒。】
【北方定,当向南谋,唯有杜康可解忧。】
【英才齐聚铜雀,问诸君谁能料生前身后。】
【横槊间赋诗一首,惟不见令君香留,征西梦何日可愁?】
【天命在孤当文王效法,自问报的巍巍汉家。】
【本欲平定天下,却以烈火作答,悲奉孝早逝空中泪洒。】
【一步深渊退后是悬崖,汉贼汉相是非真假,善与恶一笑作罢。】
【执笔话后人嬉笑怒骂,任凭那汹涌口诛笔伐。】
【断剑锈戟划大汉的伤疤,孤自问不负天下!】
......
评论区:
〖曹操午夜反侧,刘备的关羽得不到,自己的关羽也弃自己而去,自己真的那么差劲?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说,“我也嫌弃你。”
回头一看,是大汉征西将军曹操。〗
〖小学喜欢诸葛亮,初中喜欢刘备,高中喜欢曹操,现在喜欢蔡文姬、貂蝉、大乔、小乔……〗
〖人之常情。〗
〖主公,帐外陈宫携关羽来投。〗
〖估计这是曹操梦里才能出现的场景。〗
……
东汉,建安年间。
前一首歌和后两首是不同的作者。
“孤就知道,不是后人不喜欢孤的,是创作者的问题。”
“后两首就很好嘛,喜欢的人加起来有十多万,评论加起来也是上万条。”
“孤怎么可能输给大耳贼!”
“保社稷、拯救百姓,后人知道孤的苦心啊。”
歌词中的调侃部分,曹操权当没看见。
评论里的什么汉贼汉相,曹操更是直接略过。
到了一定的位置,有的事不是自己想的就能怎么决定,怎么去做。
领头的要对手底下人负责,而他们也会推着你前进,这是个人意志无法扭转的。
退一万步来说,刘协但凡有点能力,自己肯定是踏踏实实的忠臣。
孤的儿孙曹髦登基的时候,情况比刘协登基之时还差,尚且还能将监视自己的内侍团结成自己人,随他拼杀。
可刘协呢?
他没这个能力!
孤要是刘协,在被接走的时候,就会要求娶孤的女儿为妃子。
对一起出逃的老臣解释,是为了团结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孤的女儿只是妃子,皇后还是皇后,他们或许还会痛哭流涕的说一句:委屈陛下了。
然后借着孤女儿的名义,就可以拉拢孤手下的臣子,向他们解释只是为了重振汉室,不会对孤怎么样,将来会立孤的女儿皇后,会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孤手底下忠心汉室的人多的很,可他们为何愿意推着孤往那一步迈?
归根到底,还不是因为他们在刘协身上看不到汉室的希望罢了。
刘协若真按孤想的做,拉拢部分人,掌握部分军队,然后立孤的女儿为后,还立孤的外孙当太子,孤还真有可能踏踏实实做个外戚,扶保大汉江山。
唯一值得夸赞的便是衣带诏,但是这事交给董承……,就他那猪脑子能办成就有鬼了。
衣带诏之后,刘协整个人就认命了。
你哪怕是卧薪尝胆也好啊,可他没有,是真的认命了。
孤的儿子让你禅让的时候,你一头撞死在宗庙或者拔剑自刎,我儿还能登基吗?
即便能登基,这名声也比司马懿家族好不到哪儿去吧?
想到这里,曹操连忙晃晃脑袋,还好刘协没有这脑子。
随即,他抬头和众人打趣,“孤可得给这个霹雳蓝猫立个神主牌,改日好好祭祀一番。”
“虽然比不上孤的文采,但也胜刘大耳一筹。”
激动之下,曹操用力猛拍着桌案,只见碗凌空飞起,倒扣在桌案上。
江东。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但人与人的动作是相同的。
曹操在拍打桌案,孙权也是。
只不过曹操是激动的,孙权是被气的。
“不是三国吗?”
“不是魏蜀吴吗?”
“唱了诸葛亮,唱了曹操,连吕布都有,那孤呢?”
“怎么没有人改编一首唱孤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