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五十八章 强盛的瑞典(1/2)
两周后,大明的使团结束了波兰的访问离开了波兰王国首都华沙,开始启程前往这一次来欧罗巴的另一个主要外交国家——瑞典。
王夫之和郑鸿逵离开之前再一次受到了瓦迪斯瓦夫四世的热情招待,并前往王宫赴宴。
在宴会之前,王夫之和郑鸿逵私下和瓦迪斯瓦夫四世进行了会晤,双方商谈了什么外人并不知晓,但从瓦迪斯瓦夫四世的笑容可以看出,他从大明使团这边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王夫之和郑鸿逵也是如此。
使团离开前,王夫之在华沙留下了几个人作为大明在此的留守人员,以为后续使馆的建立做好前期准备。除去在波兰,接下来瑞典那边也是一样,未来这两个国家都会有大明派驻的外交使者,但现在所留下的人员仅仅只是使团临时派驻的,正式人员会等他们回到大明禀报这一次出使结果后再由朝廷和皇帝进行指派,正式上任。
在瑞典,先一步回国的阿道夫已经对使团的到来望眼欲穿了,不过他也知道使团按照行程会先抵达波兰,等完成波兰的外交后再前往瑞典。
而且大明使团之所以会来到欧罗巴关键在于瓦迪斯瓦夫四世的原因,如果不是瓦迪斯瓦夫四世在接到了罗马教廷从远东而来信件,并决定派使者前往大明进行外交沟通,同时拉上了瑞典王国的话,阿道夫也不会有后来的东方之行。
这一次出使大明虽然一路上遭遇了不少风险,而且前后也经历了三年左右的漫长时间,但对于阿道夫本人来说却有着巨大的收获。
在大明的所见所闻和给予他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而且借着这一次出使阿道夫不仅利用机会让自己获利丰厚,更结识了王夫之和郑鸿逵这样的朋友,甚至还亲眼见到了尊贵威严的大明皇帝陛下。
回到瑞典之后,阿道夫第一时间就被召入王宫,觐见了克里斯蒂娜女王和首相阿克塞尔.奥克森谢尔纳伯爵,向两位汇报了出使大明的经过和在大明的经历包括所见所闻。
同时,他还带回了大明皇帝给与瑞典王室的精美礼物,当听完阿道夫的讲述,再亲眼目睹那些在欧罗巴从未见过的礼物之精美华丽后,极为高兴的女王陛下当即就对阿道夫大为赞誉,并因为出使东方的功绩册封他为伯爵,从而由普通贵族一跃成为了瑞典的高级贵族一员。
克里斯蒂娜女王是之前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次女,因为其姐姐夭折的缘故,她是瑞典王室唯一的继承人。而在古斯塔夫二世在吕岑会战中阵亡后,年仅六岁的克里斯蒂娜就继承了王位,从而成为了瑞典的女王。
因为克里斯蒂娜继位时太过年幼,所以国家由首相阿克塞尔.奥克森谢尔纳伯爵进行摄政辅助,阿克塞尔.奥克森谢尔纳伯爵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同样也是忠于瑞典王室的臣子,在他的手中瑞典王国渡过了古斯塔夫二世战死后国内的混乱和外交方面的一系列困境,使得国家稳定,确保了女王陛下的继位顺利。
此外,虽然首相和女王在政见上的不同,双方爆发过矛盾,尤其是对瑞典王国参与欧罗巴三十年战争的问题上各自的判断相悖。年轻的女王陛下认为三十年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使得整个欧罗巴陷入战火之中,她期待着和平能够早日到来,而反对让瑞典王国继续作为联盟主要成员国和哈布斯堡王朝以及罗马教廷抗衡。
这固然有女王向往和平的缘故,同时还有女王个人对天主教的信仰影响所至。要知道瑞典王国可是新教徒国家,而欧洲三十年战争实际上就是新教徒和天主教的宗教战争延续,作为瑞典王国的女王,国家的实际统治者,克里斯蒂娜却同情于天主教,意图提前让瑞典退出战争,这同当时的国策并不相同。
而首相却坚持瑞典继续参与这场战争,在他看来继续战争对瑞典国家的未来是有极大好处的。而事实也证明了首相判断是对的,在不久前三十年战争随着合约的签署,最终获得胜利的是法兰西和瑞典为主联盟,而借着这场胜利,瑞典王国不仅在军事和政治上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更在国土扩张中也达到了目的,使得国家越发强盛。
虽然因为这个问题,女王和首相之间爆发过争吵,可两人私下的关系还是不错的。对于这个如父亲长辈一样辅助自己的首相,女王一直表示极大的尊重,而最终瑞典能坚持到三十年战争的结束并获得胜利,这和女王最终的让步不也不无关系。
而且在女王十八岁那年,首相遵守承诺交还了政权,让女王开始正式亲政。仅此一点,这位道德高尚的老人就实在不简单,更让人无比尊重。而这一次派阿道夫作为瑞典和波兰王国出使大明,也是两人商议后挑选的人选,阿道夫的顺利归来和大明使团的即将到达,也证明了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