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准备(1/2)
离开乾清宫,回到长春宫后,朱慈炤依旧彷如在梦中一般。
他自己都没想过今天见到皇帝会是这样的结果,虽然去见皇帝之前朱慈炤就猜测过皇帝见他可能是因为外封的缘故,毕竟离着之前通过父亲朱由检询问他们谁愿意接受外封那一次已过去了好几个月,之后这件事就再也没提前过,甚至朱慈炤自己都有些淡忘了,但当接到皇帝喊他去乾清宫时,朱慈炤这才又想起了此事。
实际上,在表示自己愿意接受外封的时候,朱慈炤就考虑过皇帝究竟会怎么外封他的打算。在朱慈炤看来,自己的外封极大可能是两个地方,一个是北方,也就是蒙古或者辽东,毕竟大明的敌人一直都在北边,无论是最初的北元也就是后来的蒙古,或者这数十年来一直和大明战争的建奴。
这两个敌人前者是大明立国两百多年来一直所防备的,而后来的建奴更是这数十年来的心腹大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再加上皇帝的手段,现在的蒙古已经不再成为隐患了,无论是察哈尔还是土默特包括更西边的蒙古部落,对于大明的态度从之前的敌视变成了盟友,再加上皇帝对蒙古的册封和边贸的合作甚至军事方面的联手,双方已几乎成为一家人了。
至于辽东的建奴,在经历了朱慎锥执掌朝政后的几次战争中,建奴的势头得到了抑制,随着皇太极的驾崩后,建奴的内部也开始了分裂。眼下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和皇太极的长子豪格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建奴内战爆发可能性极大,建奴对大明的威胁已经大大缓解,何况这些年大明在辽东的军事部署也得到了极大增强,建奴再也不可能和己已之变那样轻易南下,继续入关掠夺大明。
所以从边境的角度和对大明的安全方面来看,北封的可能性是极大的。何况当年太祖朱元璋立国时就封了几大塞王,以拱卫大明边境。
此外,就是南方了。南方诸国,尤其是南海诸国向来就是大明的势力范围,而且那边的番邦基本也是大明的属国。但随着这百年来西方各国对南海的渗透和殖民,大明在南海的影响力大大减弱,为了确保大明在地区的地位,外封南方也是一个选择,就和沐家坐镇云南一般,以藩王统领一地,从而成为大明的外藩稳固周边。
出于这样的考虑,朱慈炤已经做好了北封或者南封的打算,但他万万没想到皇帝最终的选择不是北封也不是南封,而是让他前往离大明极其遥远的新大陆,这个结果让毫无准备的朱慈炤吃了一惊。
不过相比之前的猜测,朱慈炤此时心头更是一片火热,要知道无论是外封北地或者去南方都有着极大的风险。北边的蒙古这些年虽成了大明的盟友,建奴的势头也得到了遏制,可无论是蒙古人或者辽东建奴谁能保证未来局势不会有变化?
何况外封和当年的塞王不同,太祖封塞王是让皇子领兵的,皇子不仅拥有地盘更有军队的指挥权,但现在的外封绝对不可能是那样,何况他一个被废黜的先皇之子,实际上的囚徒,皇帝怎么可能放心把军权交到他的手里?而没有军权,他又怎么能在藩地立足?
但如果去了新大陆就完全不同了,按照朱慎锥所说,新大陆不仅是地域广阔的地方,当地更没什么政权和国家。当年欧罗巴人能凭借着仅仅几百人就能打败并征服上千万土族,那么大明同样也可以如此,哪怕用的人略微多些,总不能大明连欧罗巴人都不如吧?
何况眼下欧罗巴人占据的只是新大陆的东部和南部,势力范围并没延伸到西部地区。而从大明向东,却能直接抵达新大陆的西部,也就是说新大陆的西部完全是一片无人之地,只要带些人过去,凭借着手里的武器完全可以征服当地的土族,然后耐心经营,从而让所占之地成为自己的藩国。
这意味着什么?不等于意味着自己未来能够成为新大陆真正的国王么?就同周朝时期分封的诸侯国没有了任何区别。而且新大陆的土族还有着和大明人完全一样的容貌,再加上传闻中的来历,大家也可以算是自己人。
以大明的文化包容再加极强的同化能力,只要花些时间把这些人融为己有,那么不仅能拥有领土,还能拥有自己的子民。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去经营,那么未来这就是可以传给子孙后代的基业。
虽然外藩依旧算是大明的领土,而他这个所封的藩王也是大明的臣子。但天高皇帝远,到了那边所受的约束远比在皇帝眼皮子底下弱了许多,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等站稳脚跟,只要名义上依旧承认大明是宗主,每年进贡和给予大明一定的财物,那么在自己的领地上和皇帝又有什么区别呢?
越想越是兴奋,朱慈炤甚至期待着自己能早一日前往新大陆外封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