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小说 > 璀璨华夏:挽千古意难平 > 第216章 吸干大明血的食利阶级

第216章 吸干大明血的食利阶级(2/2)

目录
好书推荐: 风起,云涌,雷鸣,雨重 重生,她救了原被霸凌而死的少年 求生游戏,我在异世卷成大佬 明末:从松锦大战首逃开始 江山无限之烈风八骑 黑道神豪:我对钱没有兴趣! 计灭七国,屠遍天下,第一毒士 宝塔仙缘记 我在末世做宅女 漫威世界的次元法师

【四十二岁的朱棣登基后,首要做的事便是安抚宗室,对给他给予过帮助的藩王们大加赏赐。

但朱棣与朱允炆一样,都知道藩王掌兵对中央集权的阻碍极大,削藩势在必行。

于是以清君侧抵制削藩为名的朱棣同样选择了削夺藩王们手中的兵权。

但是朱棣比朱允炆的政治经验成熟多了。

他是给予藩王们更为优厚的俸禄,将边防手握重兵的藩王调到内地,再逐步削减他们能够掌握的护卫亲兵。

对于跋扈不愿交出兵权或触犯律法的藩王,朱棣也会先以书信告诫,若其仍一意孤行,则再进行惩处。

如此与朱允炆削藩的前后对比下,藩王们自然没有太大的抗拒。

不过虽然将天下兵马都掌握在了皇权手中稳固了统治,可代价却是大明百姓们的负担变重了,且不好再削夺藩王们的经济特权。

因朱元璋制定的《皇明祖训》,即使只有嫡长子能继承亲王爵位,但其他儿子也会被封为郡王等较低爵位。

比如除了亲王嫡长子继承亲王爵位,其余儿子一般会被封为郡王。

郡王除了嫡长子继承郡王爵位,其余儿子又会被封为镇国将军爵位。

镇国将军之下又有从二品的辅国将军,辅国将军之下还有从三品奉国将军。

以此类推,还有从四品镇国中尉、从五品辅国中尉、从六品奉国中尉。

一直到奉国中尉后不再降等。

可奉国中尉的子孙却都可以继承奉国中尉爵位。

往少了说,一个亲王若是生十个郡王,十个郡王就能生百个镇国,百个镇国那就得生千个辅国,千个辅国就能生出数万十数万的低等爵位。

而且每一位皇帝继位后又能生出若干亲王。

明朝官员最多时是八万余人,如同细胞分裂般的宗室增长,只需两三代人明朝的各等宗室数量就能远超官员数量。

而且这些宗室因为生活环境优渥,只有少部分人有足够的才能匹配实权官职,绝大多数是平庸之辈只有虚衔或没有官职。

子子孙孙无穷尽的宗室,让大明空耗的财政何其之多,大明百姓日渐加剧的赋税压力又何其之重。

又因《皇明祖训》并未明确提及庄田赋税问题,拥有大量庄田的藩王们在事实上处于免税状态。

朱棣虽然有限制藩王过度扩张土地的政策,但获得爵位的藩王们还是会有固定的岁禄。

明神宗万历时期免税耕地约占全国耕地总数的百分之三十。

这还只是书面上的,细查之下全国还有许多地主会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避免纳税。

比如贿赂地方官吏,在土地丈量和登记时隐瞒实际田亩数量。

或者让出部分土地收益,将自己名下土地假托到那些享有赋税减免特权的人名下,从而逃避纳税。

在真正纳税的农民再也承受不了与日俱增的赋税后,便会被迫出卖土地成为佃农,这些土地在辗转交易下又会渐渐兼并到无需纳税的权贵阶级手中。

物华天宝资源丰富的明朝,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渐渐陷入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最终也是因为财政连基本的军饷都无法发出后导致亡国。

没能从根上解决的宗师弊端,成为了大明灭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过在朱棣时期,这一弊端尚未全面显现,而且还开创了吏治清明,工商农业俱是繁荣的盛世局面,即永乐盛世。】

目录
新书推荐: 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大明:让你就藩,没让你立国 娘子别画大饼了,快给我和离钱 穿越弃子: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 千年世家:苏氏的传承 四合院:易中海是我舅舅 噬魔之灵 现实扭曲者的变身日常 重生八零当后妈,禁欲大佬狠狠爱 上三休四,炮灰们不让龙王害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