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议政(2/2)
分配过于平均尚有积极性不足的问题,阶级固化之下,子子孙孙难有出头之日,对生产积极性压制又何等严重?国家又如何能快速发展?
户籍制是能将多数百姓固定在耕种劳作,确保国家有足够的人口生产粮食。
可诸位也看到了,后世放开私有制限制后,粮食总产量是极大上涨的。
纵使放开私有制后,人人逐利恐有缺人种地的弊端,但有国家给统购粮食定价,还有各种经济手段宏观调控在,粮食生产并非户籍制不可。
况且放眼长远,化肥产量越来越高,蒸汽机、内燃机、电力机械逐渐问世,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
机械耕作未来一定会极大节省人力耕种,像后世一个人就能精耕细作几十亩土地。
综其利弊,综以长远,户籍制度可谓百弊丛生,而无一利之可取也,势必废之!”
废除旧制的言论一出,偌大的朝堂顿时陷入沉寂。
但从众人的神态,从沉默来看,众人对改制的态度并不反对,只是对改制的大胆下意识比较谨慎,没有详细议论出利弊前,皇帝没有表态前,未敢直接表态。
沉寂了许久见无人说话,皇帝表态道:
“朕知卿等皆为国家长远计,敢以直谏国政才是实事求是,朕只有欣慰,无有芥蒂。
户籍改制,基于朝廷现下有无必要诸君畅言详议,若真为时局弊政,朕必纳谏改制。”
有了皇帝发话后,议政才重新活跃起来。
不过改制这种大事不是单单议论就能敲定下来的,还得下到民间结合当下实际。
届时就算真要改制,也得像后世一样先行试点看看效果,若真能极大激发生产积极性,且又能用政策进行调控,到时才会逐渐推广。
于是在户籍论点上停留一番后,官员们继续从经济角度提出新议点。
“既然确定放开经济限制是大势,那么科研制造衍生出的新产业也得放开,不应只由科研院去钻研科技,再由朝廷去将这些科技付诸制造。
后世的电器、机械、化学、基础科学原理之深奥,之宏大,根本不可能只靠科研院就能面面俱到,所需投入的科研人力和支出,单靠朝廷也承担不起。
但是朝廷现如今却没有相关的政策去鼓励民间从事科研,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
朝廷虽说是没有对民间科研加以限制,但只是放任不管,却不加以引导扶持,那跟没放开区别并不大。
后世的补贴政策,或许就像悬赏一般,有足够科研能力的企业愿意按国家需要研发科技,那么国家就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
但有一个问题事关此举能否成立的根本。
那就是企业研发出科技后,是需要将科技投入生产销售来获利的,那么要是有其它企业作享其成,复刻别人的科研产品进行销售获利。
那么以利益驱动科研的逻辑,是否还能完全成立?”
这么一个基于实际的新论点立时引起更为活跃的讨论。
古人的聪明才智从不比今人要差,只是认知受限。
而这个议题,天幕后续当然会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