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七章 匈奴:汉家阿翁再爱我一次(1/2)
退朝后,群臣在宫殿外,边走边讨论。
刘备也没多闲着,先追封了父母与祖父母,接着马不停蹄地去到长定宫,下诏册封阴珺为皇后,册六岁的刘永为太子,女儿刘兴为安邑公主。
昭仪空置,管氏册为婕妤,甘氏为娙娥,环氏为容华,糜氏、甄宓、魏淑、蔡琰四人并列为美人,因蔡琰参与编撰汉记,故又任为博士。
剩余的魏氏、乙氏、荣氏、步氏、言氏则册为八子视为千石,皆暂居于棠梨宫。
做完这些事情,瞧见宫殿没有外人在场,刘备忍不住向夫人诉说,从长安一路赶来云阳宫,路途有多颠簸,还偏偏不能骑马。
而且头戴着的天子十二冕冠,上面的珠旒,还拍打着脸,完全没有戴刘氏冠来得舒服。
好在汉家历代天子也知道常戴冕冠的痛苦,若非盛大重要日子也不会取出来,不然他必定重新修改冕冠的礼仪制度。
对于此刻的儒生来说,头戴珠旒能彰显出天子的威仪,可对刘备而言则不是很认同,从后世而来什么没见过。
阴珺笑容温柔和煦地望着刘备,细心倾听着夫君的谇语,她不会在这时候劝他,哪怕劳苦也要遵守周礼,以扬显万乘之尊。
因为她知道,能筚路蓝缕,开创四海基业的天子,远比她更懂该用什么礼仪治天下,在这方面付出的心血,也远远多于居住宫内的妇人。
而她能做的便是守好后宫,让夫君无后顾之忧领着大汉走得更远。
“陛下为何不设昭仪,而且相较于历代天子,包括臣妾在内,后宫亦不过十四人,如此怎能兴复汉家,增添子嗣?”
“还望陛下诏令,各州郡地方官吏荐举姿端仪美,才德兼备之女进宫,扩而充之棠梨宫。”
阴珺行礼长拜道。
天子就这么些后宫嫔妃,倘使传到天下海内,那些不明真相的士人,恐怕还以为是她皇后妒贤嫉能,怙恩恃宠。
那时风言醋语,怕将难以停歇了。
刘备轻拍了拍她的手,安抚笑谓说道:“细君勿急,此时天下尚未大定,各郡官吏日不暇给,就算平定了,也需耗费精力理清各州户籍、田地、赋税、河流水利等诸多事宜,两三年内无需采女以充后宫。”
“稍后我便以诏书布告天下,必不让皇后为我无端蒙受不白之冤。”
刘备可清楚阴珺一直在为刘氏子嗣之事而烦恼。
但这种事也不能急于求成,此前常在征讨天下,难得有时间安稳下来。
就算回到青州也要处理各郡的文书,五天才有一天休浴,没温存多久就又要出征。
说来也奇怪,越是想怀越怀不上,有时不经意间便有了身孕。
管氏、环氏、甘氏就是如此,可把魏氏、糜氏、言氏、荣氏、甄氏、蔡氏、乙氏、步氏急得不可开交。
当时在雒阳的数月里,刘备每日睡醒皆感到后腰隐隐作痛,才十人就让他有些疲于应对,那些后宫纳嫔妃、宫女数十人,数百人还得了。
铁打的身子骨,怕也经不起这样摧折罢?
这比在战场斩杀十余人,还要辛苦。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