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四章 秦王政十六年(1/2)
昌平君一回秦,心中记挂的头等大事,便是去拜见华阳太后。此前的家宴虽说热闹,但那种场合,诸多心里话实在不便言说。
不过昌平君也真是赞叹阴阳家和道家的丹药,早就听说两家丹药神异,但是万万想不到竟然如此神奇!
家宴之时看见姑母吓了一跳,姑母看着比自己还年轻,国色无双,就像小时候见到的一样。
他给华阳太后备的还有一些楚地故乡的特产和吃食,不等华阳太后召见,就麻溜的去求见了。
这些承载着故乡气息的物品,或许能给姑母带去一些慰藉。
昌平君一看到华阳太后,便是热泪盈眶,当即拜倒:“臣熊启拜见太后,太后金安!”声音里满是久别重逢的激动与深深的敬意。
华阳太后坐在主位,仪态端庄,神色柔和,轻声说道:“起来吧。”
昌平君连忙小步跑到华阳太后身旁,微微躬身,站在一旁,脸上满是感激之色,说道:“姑母,此番启儿能够回来,劳烦姑母费心了,是启儿不孝。”说着,眼眶已然泛红,声音也微微哽咽。
华阳太后轻叹一声,说道:“傻孩子,说这么见外的话。”
“楚国已经是个烂摊子,你在那里面不是好事,你自幼在秦国长大,在楚国终究是根基薄弱。”
昌平君轻轻点了点头。
“启儿明白,昔年回去,也是身不由己。”
华阳太后微微颔首:“回来了就好。”
“姑母也只有两件事要叮嘱你,你必须答应我。”
昌平君神色瞬间严肃认真起来,重重地点头:“姑母请说,启儿一定听从。”
华阳太后神情一肃,郑重说道:“第一,你既然回了大秦,就一定要忠于大王,不许再有其他的想法!”
“大王乃是天命圣君,文治武功,心性手段,皆是天下无双。你自幼在姑母膝下长大,姑母知道你自幼心怀大志,但是绝不要有愚蠢的想法。天下注定一统,大王身带天命,这是必然的,你安心辅佐大王,别再想楚国那些事。”
昌平君跪在华阳太后一侧,重重点头:“请姑母放心,启儿明白,这几年在楚国,启儿已经明白楚国到底是什么样子,楚国早已是积重难返,启儿不会再有非分之想了。”
华阳太后松了口气,欣慰说道:“好,你明白就好。”
“第二件事,这是最重要的,你不要轻易牵扯进太子之争。”
“还有云儿,你妹妹她自幼天之骄女,一生顺遂。她现在心里唯一的坎儿,就是大秦王后的位置,以及扶苏。”
“你要多劝劝她,千万不要做傻事。”
“你要记住,国本之争,但凡牵扯进去,一个不小心就是全家死无葬身之地。”
“就像你当年对待大王一样,不要牵扯进去。”
“到了你如今这个高位,荣华富贵应有尽有,家族富贵也是无忧,再进一步凶险莫测,是好是坏,不可捉摸,还是小心稳妥为主。”
“大王子嗣众多,后宫环境也是复杂,你绝不可轻易牵扯进去。”
“记住,永远忠于大王,也只忠于大王,面对任何公子,都是公事公办,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家族无忧。”
昌平君听后,微微沉吟,思索片刻后回道:“多谢姑母教诲,启儿明白,启儿一定照看好妹妹。”
“只是,几位公子年纪慢慢也就大了,太子之争必然也快要开始了,我和妹妹无论如何,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想要置身事外怕是不可能。”
“所有楚人,天然就是支持扶苏的,启儿更是云儿的兄长,在外朝的楚系中,也是举足轻重,这想要超然物外,怕是不可能做到的,到时候终究会身不由己。”
华阳太后再次轻叹一声,目光中满是忧虑:“哀家知道,所以哀家劝你不要轻易牵扯其中,为的就是你自己可以留一条后路。”
“你在朝堂之上,既然想要做楚人的领头羊,那自然也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有些事确实是避无可避。”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让你毫不控制,任由发展,你要做的就是控制好事情的发展。无论是楚人的情绪和想法,还是云儿的想法和做法。”
“不是让你跟着他们胡闹,更不是让你领头对抗,推波助澜。要的是你小心控制事情的发展,不要让事情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
昌平君沉吟再三,叹息道:“启儿明白了,启儿一定尽力。”
华阳太后皱眉道:“不要让他们当枪使。”
“到了你这地步,最重要的是求稳,尤其是国本之争,一步踏错,就是万劫不复之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