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五章 寡人给卿六十万大军!(1/2)
嬴政坐在那高大威严的王位御座之上,饶有兴致地看着下方吕不韦与中苍针锋相对的场景。
他的目光在两人之间来回游移,原本严肃刻板的面容,仿若春日里渐渐消融的坚冰,隐隐浮现出一丝若有若无、不易察觉的笑意。
吕不韦也是赶紧站了出来,说道:“大王,臣吕不韦亦有本奏。”
“相国请说。”嬴政的目光落在吕不韦身上,声音依旧平静。
吕不韦拱手一拜,义正言辞说道:“回大王,大王身负天命,心念苍生,今天下只有大秦与楚国而存。而我大秦在大王治理下,法度森严,井然有序;上下之制,政令通达,如臂使指;刑赏分明,万民奉公守法,各司其职,百姓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大王心念百姓农事,如今农桑兴盛,水利大兴,都江堰、郑国渠恩泽万民,岁岁丰收,仓廪充实。四海之内,商贾往来,货通天下,咸阳之地,繁华无比,富甲海内。百姓皆是安居乐业,家给人足。”
吕不韦先是好好夸了一通,随即话锋一转,语言犀利批判道:
“反观楚国,朝堂之上,奸佞当道,庸碌之臣如蚁附膻,只知争权夺利、中饱私囊。楚国旧制腐朽,封邑自治,国法难行,政令不达四方,上下沆瀣一气,黎庶饱受盘剥之苦。”
“楚国官员贵族向来只会结党营私,只知搜刮民脂民膏,全然不顾百姓死活。法令如同废纸,全凭权贵的喜好肆意更改,权贵花钱便能逍遥法外,无辜百姓却动辄蒙冤受屈。”
说到此处,吕不韦眉头紧皱,满脸愤慨:“其各地税收繁重,多如牛毛。百姓辛苦劳作一年,收获全被苛捐杂税夺走,莫说是可以温饱,纵使不被冻饿而死也难。而诸多无德权贵,搜刮这些民脂民膏,也并未用于改善民生,而是尽皆挥霍奢靡。”
“楚地多山多水,然而各处皆是水利失修,农田灌溉无方,遇到水旱灾害,官员们却相互推诿,从不组织救灾,任由百姓饿死、冻死,饿殍遍野,哀鸿满地,楚地满目疮痍,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吕不韦描述着楚国的惨状,脸上满是悲天悯人的神情。
“然而百姓如此困苦,楚地无德无能之权贵,依旧不拯救百姓,只知愚弄万民,不思圣人先贤之教化,反而崇尚巫蛊,多荒诞不经之学,肆意删改先贤之作,实在是无耻无能,无才无德至极。”
“这还不然,如今楚国王室更是同室操戈,已经数年之久,黎民百姓不只是饱受上下盘剥之苦,更是要经受内乱兵戈之痛。”
吕不韦悲声高呼:“大王圣德,楚地百姓何辜啊,数百万生灵,皆是饥寒交迫,水深火热,颠沛流离,民不聊生啊。”
“大王乃是天子,天下之黎庶,不分南北之地,皆大王之子民。如今楚地百姓沉沦黑暗之中,被少数恶贼欺压盘剥,皆如嗷嗷待哺之幼儿,唯愿大王垂恩雨露啊。臣恳请大王早做定夺,挥师南下,以大秦之威,荡涤楚地污泥浊水,统一天下,造福苍生!”
吕不韦言辞恳切,说完后直接大礼拜下,额头重重地磕在地面上。
这时候看不明白的就实在不多了,诸多大臣一个个起身出班,高呼附议,请嬴政出兵解民倒悬。
嬴政看着这一切,轻叹一声,纷杂的朝堂瞬间变得安静,嬴政带着些许惆怅悲伤道:
“寡人秉承天命,担负六合一统,安定苍生之责,今天下只余楚地百姓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天下之黎庶,皆寡人之子民也,寡人岂能不救?”
“为了日后万世之太平,神州一统亦是上天所愿之大景,寡人顺天应民,不得不为也。”
“众卿请起,春耕以后,出兵楚国,吊民伐罪!”
听闻嬴政此话,群臣大喜,皆是高呼仁德圣明,声音震耳欲聋,在大殿内久久回响。
嬴政抬手压了压,扫视了一下群臣,问道:“今朝攻楚,必一战而定也。”
“众卿,谁人请战?”
只在这一声令下,众多大将全都跳了出来,这是最后一战了,再不抓住这个最后的机会立功,以后怕是再也没有机会了。
李信第一个跳出来说道:“回大王,臣李信请战。”
蒙武不甘落后,也是当即请战。
嬴政看着众将,笑道:“众卿觉得需要多少人马可以彻底平定楚地?”
李信自信昂扬道:“大王,臣二十万大军足矣。”
蒙武倒是稳了一点,沉吟一二道:“大王,臣觉得需要三十万大军方足。”
嬴政笑而不语,看向一旁沉默不语的王翦。此时的王翦,静静地站在那里,就像最普通不过的一个小老头。
嬴政问道:“王爱卿,为何沉默不言?卿莫非无意攻楚乎?”
王翦听到嬴政的问话,不慌不忙地起身出列,拱手道:“回大王,臣非无意,只是若是让臣去平定楚地,臣所需人马太多,故而犹豫不决。”他的声音低沉而平静,沉着而谨慎。
嬴政哈哈一笑,笑声爽朗而豪迈,问道:“寡人从不因言废事,王爱卿有话可畅所欲言,尽请直说。”
王翦躬身道:“谢大王,依臣认为,非五十万大军,不能安定楚地。”王翦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坚定,透露出不容置疑的决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