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追击东北悍匪(九十六)(2/2)
送走陈师傅后,张福田局长立即将这一重要情况,在破案领导小组例会上进行了汇报。
刘也听完汇报,沉思了片刻,突然猛地一拍桌子,恍然大悟道:“也许我们一直以来的误区就在这儿!六十岁!以往咱们侦察的范围都限定在六十岁以下,六十岁以上的人全都给漏掉了!”
刘也的心中充满了懊悔,他想,要是早点扩大侦察范围,说不定就能更早地发现线索,破获这起案件了。
坐在刘也左侧的省公安厅刑侦专家、高级痕检工程师崔道植,缓缓摇了摇头,说道:“六十岁以上的可能性不能说没有,但确实不大。
很明显,张福贵、贺瑞忱、刘永吉,这几位干警可都是三十多岁的人,正值身强体壮的时候,除了张福贵,其他两人都和凶犯有过直接搏斗的过程。
要是六十多岁的人,能有这么敏捷的身手吗?就算是特警,到了六十几岁,恐怕也很难做到吧!再说,在巴彦县万发镇,贺瑞忱家中,程老师和王敏母女三个人与凶犯当面相对,他们都认为凶犯看上去也就三十岁左右。”
崔道植一边说着,一边在脑海中分析着案件的各种细节,他坚信自己的判断是基于科学和经验的。
董超接过话茬说道:“在贺瑞忱家中,凶犯出现的时候是蒙着脸的,而且程老师等人当时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在那种情况下,是很难准确判断出凶犯的实际年龄的,说凶犯三十多岁,估计也就是他们的一种感觉罢了。”
董超心里觉得,不能仅仅凭借程老师等人的感觉就排除六十岁以上的可能性,毕竟感觉是会出错的。
“一个人的感觉在特定场合下确实有可能出现误差,但是程老师和王敏母女是三个人呐,三个人的感觉要是都一样,那恐怕就没多大偏差了。”
崔道植的推理和辩论向来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董超等人虽然心里不完全认同他的观点,但也自知在辩论方面不是他的对手。他们心中虽然有些不服气,但也不得不承认崔道植的话有一定的道理。
逻辑归逻辑,争议归争议,刘也更注重实际情况。经过一番权衡,他最后还是果断决定,扩大侦察范围——将呼兰县七十岁以下的男子全部纳入排查范围,逐一进行细致的排查。尤其是要重点留意查找陈师傅所描述的这个人。
根据陈师傅那如烙印般深刻的印象,警方侦查工作的首步棋,精准地将重点锁定在了城内展开排查。彼时,呼兰城的大街小巷,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所笼罩,人们的眼神中透着不安与惶恐。
从最后两起案件的作案手法及后续状况剖析,凶犯作案后如幽灵般转瞬即逝,这一诡异行径,让警方笃定其极有可能在呼兰城内设有隐秘的藏身巢穴。
于是,在对城内七十岁以下男子进行铺天盖地的排查时,警方除了严谨地按常规流程取验指纹之外,还独具匠心地增添了身份证照片审对这一关键且细致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