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亦失哈宣谕奴儿干 白老人献计会通河(2)(1/2)
两岸的白桦林壮美,昂扬;滔滔的江水亢奋,激涌,此情此景此境催人奋进,深合了亦失哈、康旺要成就一番大事的心胸。下面要做的,就该像这大江一样,波澜壮阔,而他们,不是坐在岸边欣赏江水的波涛汹涌,是在江中戏水,像今天的行驶一样,是地地道道的弄潮儿。
“李白说,‘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第一句贴切,第二句于我们就不甚贴切了。”亦失哈不知什么时候学了几句唐诗,在一群武人面前卖弄着,倒显得他很有学问,“千帆竞发,旌旗猎猎,多么威武的气势!应该叫‘旗帆招展日边走’。我们一行,不仅是船和人,是大明的国力,是皇上的威德,得到千里万里外的土人拥戴,也不是一件易事啊!”尽管他改的诗句连首打油诗都不如,但武人们不懂诗,心思只在他的话语上。
康旺目视茫茫水面,江的开阔,水的激流,让他思绪奔涌。从一个卫指挥到统辖一方的实际都指挥使,这一步的跨越是他始料未及的。他不相信是他那堆送给方宾的特产起了作用,那本值不了几个钱。思来想去,还是皇上身边的能臣干臣多,荐贤举能,把他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推到了奴儿干都司的大任上,或许还能在青史上留下一笔,真真是耀祖光宗的大事了,他没有一点理由不做好这份差事。
“我听说,”康旺展望着未来的情景,“郑公公下西洋,随来的番国贡使数都数不清;公公您到黑龙江,都司一旦建起,奴儿干、苦夷一带不知皇朝的土人一旦知道了,也会追着赶着到南京朝拜皇上呢!”
“我只是宣旨,哪里比得上郑和、郑公公的气势,”亦失哈羡慕道,“两万多官军,五六十艘大船,绵延十几里,顶风斗浪,漂洋过海,土人哪见过这阵势?远远见了,不目为神奇、望风膜拜才怪呢!”
“松花江、黑龙江一带经营好了,土人们团结一心,拱卫大明,其功绩应该不亚于郑公公的西洋之行。”康旺为亦失哈、也为自己的将来打气。
“那就看你这个新帅如何作为了。”亦失哈点点头,瞄着康旺,充满信心。把剌答哈站在一旁一句听不懂,干着急,王肇舟偶尔给他译几句,高兴得他手舞足蹈。
把剌答哈的信使早已把消息传回,奴儿干的江边岸上,早聚集起一、两千身着盛装的女真人,鼓角震天,板铃山响,伴着歌舞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把剌答哈陪着亦失哈走下大船,康旺、王肇舟跟在后面,欢迎的人群让到两旁,形成了一条专供朝廷官员、卫士们行走的通道,欢呼声、喊叫声、鼓笛声惊天撼地,亦失哈一路拱手抱拳,答谢着家乡父老的盛情。
在众人的簇拥下,亦失哈一行来到江岸旁一座巨大的石崖上,居高临下,是一处宣旨的好地方。几个人一合计,官军三尺一人,顺着山岩警戒,不是担心别的,是怕土人一激动,冲撞了天使。把剌答哈挥着手让众人安静下来。亦失哈拉着长腔大声道:“宣读皇上圣旨——”,康旺、王肇舟、把剌答哈率先跪下,在场的所有人也都学着他们的样子跪下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奴儿干地处冲要,上可控扼黑龙江,下可钳制黑龙江口及海外苦
夷,经奴儿干卫指挥把剌答哈等所请,今在此建奴儿干都司,着康旺任都指挥同知,王肇舟任千户,抚绥土人,设场互市,卫我疆土……
亦失哈又用女真语说了一遍。“谢主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康旺带头谢恩,“万岁、万万岁”呼声由近而远,连女真土人也跟着学起来。宣诏毕,鼓声再次响起,伴着鼓声和悠扬的笛声,新一轮欢歌劲舞又一次春潮般涌动起来,欢庆这千载难逢的盛事。把剌答哈知道亦失哈、王肇舟都是女真人,知道康旺已在边陲十几年,便拉着几人和大家一起跳起来。鼓乐更响,欢声雷动,奴儿干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远山近树间都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亦失哈、康旺随众人舞了一阵,慢慢走出人群,来到石崖的最高处。听着脚下黑龙江水的阵阵涛声,极目远山、近水、密林,遥望仙境般的远方,康旺感慨道:“我在东宁,已觉东宁山水最美,到了奴儿干,才知何处是人间仙境。不走了,我要请求皇上,准我在这儿戍守一辈子,亦公公也要帮忙啊!”
“这个,自然。”亦失哈也为康旺的真诚所打动,动情道,“康同知的方略在下已经详熟,我先代家乡父老谢过了。”说罢就要弯腰,被康旺一把搀住,“公公不回家看看吗?”“我已无家可回了。”亦失哈有些伤感,“这些年,部族里来南京朝贡、晋见皇上的不少,我也托他们打听了,都没有消息。永乐二年,把剌答哈到时,我又说了一次,叫他打听得详细些。才知道,我出来以后,蒙元征兵,父亲死在了战场上,母亲和弟弟颠沛流离,都死在了战乱中。改朝换代,江山易主,欣逢大明盛世,才有了这边陲之地的安宁,你看他们跳得多起劲、多狂放、多美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