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上市是自寻死路?(1/2)
青龙工业厂的总部大楼前,媒体记者们早早就架起了长枪短炮,等待许志远的出现。而各大券商和投行的代表则排队等候进入大楼,希望能抢得这个潜在的大单子。
许志远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商业周刊》作为独家专访媒体,在工厂一隅的会议室里,他接受了长达两小时的深度采访。
\"许先生,为什么选择在这个时候上市?\"记者开门见山地问。
许志远整了整领带,神态从容:
\"时机已经成熟。青龙工业厂的产品线已经稳定,市场反应极佳,全球订单持续增长。
更重要的是,我们即将推出新一代产品——青龙二号,它将比现有的计算机快十倍,存储容量大五倍,同时价格降低30%。
上市融资正是为了支持这一新产品的研发和生产。\"
\"您刚才提到全球市场,这是否意味着青龙工业厂计划进一步拓展海外业务?\"
许志远点点头,眼中闪烁着雄心壮志:
\"没错。目前我们的产品已经出口到欧美、樱花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但这还远远不够。
我相信,青龙的技术可以惠及全球,改变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上市后,我们将建立更完善的国际销售网络,在主要市场设立分支机构,甚至考虑在适当的时机收购一些具有互补技术的外国公司。\"
记者若有所思地记录着,又抛出一个敏感问题:\"有分析认为,您与叶光远先生的'东方海洋'项目耗资巨大,上市是为了填补资金缺口,您怎么看?\"
许志远笑了笑:\"这种说法完全是误解。东方海洋工程与青龙工业厂是两家独立运营的公司,资金来源也不同。事实上,东方明珠号项目的资金早已全部到位,进展非常顺利。我可以明确告诉您,上市与东方海洋没有直接关系。\"
\"那么,上市后的资金主要用途是?\"
\"研发、扩大生产能力、国际市场拓展,以及——\"许志远停顿了一下,似乎在权衡该透露多少信息,
\"一个全新的技术领域,我们称之为'人机交互革命'。未来,计算机将不仅仅是冰冷的机器,而是能够理解人类需求、辅助人类决策的智能伙伴。\"
记者眼睛一亮,急忙追问这个新概念的细节,但许志远只是微笑着说:\"细节将在上市后的新品发布会上公布,我保证,它会再次让世界为之震惊。\"
采访结束后,《商业周刊》迅速排版印刷了加急特刊,标题醒目——《未来已来:许志远的青龙帝国与下一代计算革命》,配图是许志远站在青龙工业厂全景前的特写照片,目光坚定,神采奕奕,宛如一位引领时代的先知。
特刊一经发行,立刻售罄。香江的证券经纪行门前排起了长队,无数投资者渴望在青龙上市前获得一席之地。
甚至有传言称,某些大型投资基金已经开始在场外以高价收购青龙工业厂的原始股份。
而在雷厉风行地推进上市计划的同时,许志远并未放松对\"飞龙计划\"的掌控。
每天深夜,他都会与叶光远进行加密电话会议,讨论各个秘密基地的进展情况。
\"A区的电磁推进系统测试成功了,振动降低了60%,这对隐身性能至关重要。\"叶光远汇报道。
\"很好,那b区的复合材料呢?\"许志远问。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