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年轻不拼,等老再拼?(2/2)
“对了,我给你找了份工作,爸妈跟你说过了吗?”宋阳接着问。
宋军愣了一下:“说过了,去公社新建的茶厂上班……老幺,我能行吗?”
“还没去做,你怎么知道不行?这可是托公社书记帮忙找的,好多人想去都没机会。”
“等通知来了就去,好好跟师傅学,要能吃苦耐劳,敬重师傅,手脚勤快些,别害怕。我就一个要求,想办法学会制茶工艺,有了这手艺,我保证你以后吃喝不愁。”
没错,制茶工艺才是关键,从一开始,宋阳让宋军搬到青山沟,就打着建茶园的主意。
把青山沟那大片地方好好打理出来,种上茶树,再掌握制茶工艺,以现在对茶叶的需求,日子肯定能过好。而且,茶园里还能种些药材,有其他产出。
宋阳认真叮嘱道:“这一次,你一定要管好自己的嘴,别什么都往外说,学制茶工艺这事儿,只有我们一家人知道……”随后,他又小声说:“分田到户,快了!”
宋建国去年还心存疑虑,当了一年生产队长后,和上面的人接触多了,已经完全相信分田到户有可能实现。
事实上,公社召集各生产队队长开会时,就提过这事儿。
而且,蜀地的九龙坡村,早在1976年就有人秘密进行分田包干了。
1978年,京城开会提出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支持农民采取包产到组的形式经营土地。就在今年,对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形式予以肯定。
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是有区别的。包产到户是农民按生产队要求承包土地,定产归队,超产归己;包干到户是农民承包土地,自主生产,完成上交指标,其余归自己。
从效果看,农民对包干到户的分配办法更感兴趣,目前还在尝试阶段。
所以,说起这事儿时,宋建国很认同宋阳的盘算,再次叮嘱宋军:“老大,给我长点心,这可不是开玩笑,老幺这是在给你指条出路,别给我搞砸了,这可是你以后的饭碗。”
宋军听了,神情变得严肃:“我保证不会出乱子……”为了表明自己能做到,他又补充一句:“我后来再也没喝过酒。”
他正没个主意,经宋阳这么一指点,立刻明白了其中用意。
他虽小毛病不少,人也憨厚老实,但不是没脑子。
“别在家懒懒散散的,别总指望嫂子一个人忙里忙外,你要是实在没事做,抽空砍柴火的时候,把青山沟那些树木提前清理一下,再开些小片地。
公社的茶园你没进去过,但总见过什么样,有些事可以提前准备,等你明年开春去上班,选些好的茶树树种,带些当年生的枝条回来扦插,准备育茶树苗的事儿。”
宋阳想了想,又说:“尤其要防着经常去你那儿串门的张晨轩,这家伙嘴巴不严,在他面前,一个‘茶’字都别提,不然两三天全村人都知道了。
有些事,想赚钱就得抢先一步。”
宋军听完,连连保证:“我记住了!”一家子商量了一会儿,宋军兴致勃勃地回家了。
宋阳累坏了,想早点休息,冯晓萱烧了热水,他擦洗干净身体,换了身干净衣服,在壁炉前烤暖和后,早早地上楼。
冯晓萱很快也进来了,翻身坐到床上躺下,一双手自然而然地扶上宋阳肩膀,帮着揉捏按摩。
她注意到宋阳回家放下东西后,时不时揉肩膀,知道他肩膀肯定酸疼。
这可是难得的享受,娶了媳妇才有这待遇。宋阳关心地问:“萱儿,这两天吐得厉害吗?”
“是有些厉害!”
“想吃酸的吗?”
“不想,只喜欢吃辣……”
“不是说怀了孩子都喜欢吃酸的吗?”
“那我不清楚,反正我不想……对了,我和妈用蕨粉和葛粉做了不少粉条,像面条一样晒干,以后吃起来方便。这两天大村子里有好几个人来家里,都是问怎么做才好吃。”
“别太累着!”
“我能累什么呀,妈什么都不让我干,我闲得慌!”
“那这样,明天早上我和岳哥把那些狼皮处理一下,下午我带你去挖冬笋,你负责找,我负责挖!”
“好,冬笋可好了,可以多准备点存着!”
“嗯……早点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