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穷就算了,还死了?(1/2)
周子安扔下手机,算了,先不纠结这些了。还是先接收原身的记忆吧。
这是一个现代世界,原身是一个孤儿。
从他有记忆开始,就生活在渝市的福利院里面。院里的条件很一般,没有多少充足的经费,只能勉强维持,保证里面的孩子好好长大,无病无灾吃饱穿暖。
但这是渝市只有这一座福利院,政府的财政也做不了更多的事情。
原身叫官子安。
回忆到这里周子安皱了皱眉,从他开始的第一个世界,原身的名字就一直和他一样,都叫周子安。怎么这回不一样了?
虽然还叫做子安,但怎么姓官?
不过现在纠结这个也没有用,甩开疑问继续探索原身的记忆。
这所福利院虽然是公办的,但还是会接受一些企业的捐赠。但每家企业都只是展示一个善心的态度,并不会给出大笔的钱,主要还是以物资为主。
虽然有政府拨款和企业的捐赠,但因为里面的孩子大多是因为身体上有残疾或者生病才被弃养,福利院不止要提供餐食,还要给身体不好的孩子治病。
而且不是只让孩子们活着就好,到了适合的年龄,那些没有重大问题的孩子还得让他们去读书。虽然读的是公办学校,国家实行义务教育,学校可以免收学杂费,但纸笔书包参考书什么的还是要买的。
虽然看起来是小钱,但因为孩子众多,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再者这些孩子除了年龄小的,还有大一些的也存在不能自理的情况。虽然会有志愿者来帮忙,但福利院的维持不能光靠一年来不了几次的志愿者。院里招聘了七八个阿姨帮忙做饭打扫和照顾孩子。她们虽然心善,可来上班还是要发工资的。
还有福利院所住的房子年代久远,每年的修缮也是一笔不菲的费用。
所以,哪怕院长再精打细算,还是捉襟见肘。
直到有一年,市里的一家大企业组织员工来福利院献爱心。在负责人看见院里的状况后,拨出一大笔资金对福利院进行专项帮扶,福利院里的条件才好了一些。不只有新衣服,连吃肉比以前多了。
福利院的院长姓王,孩子们都称呼她为王妈妈。这里的孩子,除了对自己的父母还有一些记忆知道自己姓什么的,都跟着院长姓王。
在这家大企业定向捐助之后,院长为了感念总裁的善举,就让后来的孩子跟着这位总裁的姓氏取名字。
原身是接受捐赠后第一个到福利院的孩子,院长便给其取名官子安。是的,那位企业的老总就姓官。
据王妈妈说,她是在一个雨夜在福利院门口发现的原身。
那天晚上吃完饭都睡下了,突然下起了雨。院长还没睡着,就起身拿了塑料布,准备将员工停在院外的自行车给盖上。
结果到了院外,就发现大门边上放着只包裹了毯子的原身。那时天气已经有些凉,原身又淋了雨,才刚出生几天的样子。因为呛了雨水,连哭喊都不能。要不是院长没睡着出来,只怕根本没有活下去的机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