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9章 火烧门(1/2)
第829章火烧门
等他们到了第七军营门口,发现东连军已经在攻打了。
两人没有停留,直接转而向南奔去。
之前,拓跋玉交代老宋,等他带族人到登高里军营门口闹事后,跟族人实话实说。
告诉他们,拓跋玉还活着,但已经投降东连军。
愿意一起投降的族人今夜全部到军营外的火烧门,他将去那里和他们会合。
拓跋玉所在的第七军营中,兵员构成颇为复杂,有基罗人、突厥人,鲜卑人。
鲜卑人的数量相对较少,主要集中于拓跋氏与慕容氏这两大姓氏家族。
平时在军营,鲜卑兵地位最低,常常遭到基罗人欺负。
拓跋玉在这座军营里担任副职之位,真正掌控全局的主将是基罗人。
正因如此,之前登高里才胆敢肆无忌惮地闯入拓跋玉的军营,带走他的夫人。
如今,形势发生了剧变,拓跋玉已经向东连军投降。
面对这样的局面,他深知必须要让自己的族人知晓此事。
基罗人素来以凶狠残暴、蛮横无理而闻名于世。
他们得知拓跋玉投降,必定会将怒火发泄到这些无辜的族人身上,后果很难预料。
于是吩咐老宋,闹事之后,一定要将这个消息告诉给族人,让他们自己做出选择。
愿意投降东连军的,就不要再回军营了,愿意留下的,那就自便。
周山问:“你的族人藏在哪里?”
“火烧门”,拓跋玉随口回答。
周山心里一愣,“火烧门”是啥地方,咋起一个这么怪的名字?
但他没有问,现在问这个当然不合时宜。
两人纵马奔跑,过了好大一会,拓跋玉说前面就是火烧门了。
周山看向远处,两座小山相对,中间大约六百米宽的开阔地带,远看确实像一个巨大的门。
说话间,两人到了东边山脚。
此时,北风呼啸着掠过广袤的大漠,卷起漫天飞雪。
天地间一片苍茫,在这片寂静的白色世界里,一簇簇暗红在倔强地跃动——那是成片的绣线菊。
它们挺立在积雪中,干枯的枝干上挂满冰凌,却依然保持着挺拔的姿态。
寒风掠过时,成片的绣线菊随风摇曳,干枯的花瓣相互摩挲,发出细微的沙沙声。
周山一下就明白了,这地方为什么叫火烧门。
两座山相对,像一个门框。
而绣线菊俗称“蚂蝗梢”、“火烧尖”。
绣线菊在秋季,叶片颜色会发生变化,可能变成鲜艳的红色或橙红色。
远远望去,植株顶端犹如被火烧过一般呈现鲜艳色彩,所以百姓形象地称它为“火烧尖”。
原来“火烧门”地名是这么来的,算是很形象了。
从雪地上杂乱的马蹄印以及绣线菊的残枝来看,曾经有过大批战马从这里经过,也许就是秦中毅的部队走过吧。
老宋带领着一百多名鲜卑族人在此已经等候多时了。
这些人身着北胡兵的军服,看到拓跋玉和周山到来时,齐刷刷地站了起来。
老宋也是一脸疑惑。
拓跋玉明白了,两人化了装,族人们一时辨认不出。
他大声喊道:“我是拓跋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