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再一次抛硬币(1/2)
第146章再一次抛硬币
转眼到了寒衣节,揣着对卢坤的缅怀,我和洪青莲带着两个孩子一同来到了卢坤的坟前,为卢坤送去了一些纸钱,好让他在另一个世界购买御寒的衣物。之后我让洪青莲带两个孩子先行一步,我想独自在卢坤的坟前说几句话,除了忏悔没有履行曾经对卢坤许下的诺言,关于是否允许我嫁给章文理,我想征求一下卢坤的意见。我之所以下定决心准备和章文理结婚,是因为前几天何爱把她肚子里孩子的真相告知了我,确实和章文理没有关系,但也令我吃惊不已,因为那是秋阳的孩子。我给秋阳打电话问他有关何爱怀孕的事他是怎么打算的,他咕咕哝哝也没说出个一二三。我只好说先让何爱在我家住着,我先替他照料着,等以后找到合适的机会我再把这件事告诉花红,最后我又没好气的把秋阳数落一顿。
鉴于不在同一个世界,关于我和章文理的婚事,卢坤当然不可能直接告诉我他的意见,于是我从挎包拿出了一枚硬币,再一次用抛硬币的方法来进行取舍,如果我抛出的硬币三次都是正面朝上,那么就代表得到了卢坤的允许,但凡有一次背面朝上,那么我和章文理的婚事就暂时搁置,出人意料的是三次都是正面朝上,我满心欢喜又心存感激。
回到家我首先跟我婆婆道了个歉,然后才把我和章文理的关系如实告诉了她,希望能得到她的原谅。我婆婆不但没有说任何怪罪我的话,而且为我感到高兴,不过我从她的眼神中也看到了对我的依依不舍。接着我又把刚才在卢坤坟前抛硬币的事情讲给了我婆婆,她满含热泪说:“你们俩结婚以后,你一定要经常回来看我。”
“章桥乡和平河乡挨边,开着车用不到二十分钟就能能赶到,妈,您放心,我一定三天两头的到这边来叨扰您,到时候您别嫌我烦就行了。”章桥乡是章文理所在的乡镇。
“这孩子,说哪里话啊,妈恨不得天天见到你,咋可能嫌你烦呢?”
“我想好了,临近出嫁的时候我把家里的钱都交给青莲姐,让她来掌管这个家。”
“还是你拿着吧!你拿着我放心。”
“她也值得信赖。”
“你自己看着办吧!无论你怎么做,妈都支持你。”
“谢谢妈。”
“妈有件事想让你帮个忙。”
“您直接吩咐就行了。”
“这不是十月一了嘛,我好几年没回娘家烧过纸了,我想明天回娘家烧些纸钱,你能开车带我去吗?”
“当然可以了,明天让青莲姐在家接送两个孩子,我带您过去。”
第二天我购置好纸钱,开车带着我婆婆来到了平江县,来到了我婆婆娘家的祖坟,烧过纸钱之后我又陪着她走进了她出生的村庄。这个村庄的名字叫秦营,我婆婆说以前隋唐时期的大将秦叔宝当年带兵打仗在此安过营扎过寨,这也正是村庄名字的由来,如果按照这样来推算的话,秦营算是比较古老的村庄了。
由于多年未曾有人居住,再加上年久失修的原因,我婆婆未出嫁之前居住的院落早已破败不堪,院门不再存在,院墙早已倒塌,院子里杂草丛生,土坯房也失去了屋顶,不过土坯房里一张八仙过海的中堂画却依旧赫然在目,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但是两边的对联缺失掉了。我婆婆在土坯房里原地转了两圈若有所思的说:“走吧!”
秦营村里的道路上零星有村民三五成群在聊天,我婆婆停下来和几个年龄稍大的人随便说几句话的时候,突然有个声音喊出了我的名字,我循着声音看了过去。如果不是他头上那一绺白发,我真不敢确认喊出我名字的是秦坚,他一瘸一拐的微笑着走近了我,如今的秦坚脸颊黢黑,胡子拉碴,再也找不到一丝曾经那种意气风发。
“还记得我吗?”秦坚来到我跟前询问。
“记得,”我轻轻的点点头问:“你住在这个村庄吗?”
“是的。”
“你的腿怎么了?”
“你忘了?这是你当年扎伤的,留下了后遗症。”我若有所悟的点了点头他接着说:“你到这里干嘛呢?”我简单跟他讲述了一下,他继续说:“你这些年过得还好吧?”
“还行!你呢?”
“我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你没有结婚吗?”
“我家庭条件本来就差,再加上又瘸了一条腿,结婚的事更不用想了。”
“不好意思,我当年也不是故意的。”
“不怪你,是我自找的。我已经无所谓了,其实一个人过着挺好的。”
“你平时有工作吗?”
“偶尔跟着盖屋班打打下手,挣几个零花钱。”
这个时候我婆婆结束了和别人的聊天,我也随之结束了和秦坚的交谈,然后驱车离开了秦营村。刚走出秦营村我婆婆便询问我怎么会认识秦坚,我没有任何隐瞒,如实告诉了她。我以为我婆婆会蔑视我曾经做过陪唱的经历,没想到她却轻描淡写的略过了,并且说:“我年轻时候嗓子也很好,经常跟着收音机唱。”
“是嘛!那您唱一段我听听吧!”我有点小兴奋。
“不行了,老了,嗓子也不中用了。”
“谁说您老了?看上去顶多四十多岁。”
“你就会哄妈开心。”
“妈,您就给我唱几句吧!”我用撒娇的语气说。
“妈可不会唱歌,只会唱戏。”
“唱戏我也想听。”
“那好,妈给你唱几句。”我婆婆说罢清了清嗓子唱起了《抬花轿》里的几句曲词:“府门外三声炮花轿起动,周凤莲坐轿内喜气盈盈。众执事鸣锣开道摆列齐整,那么鼓乐吹嘀嘀嘀嘀嘀,哒哒哒哒哒,嘀嘀嘀,哒哒悦耳动听。离府门吹的是百鸟朝凤,一路上吹的是鸾凤和鸣。武状元来迎亲满城惊动,乡亲们在路旁啊赞不绝声。”
“太好听了。”我由衷的说。
“和以前比差远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