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一个大胆的想法冒了出来(1/2)
回到四水后,我去了岳母家。
有了儿子,又是周末,我就抱着他到处走走。
这街上的老百姓也渐渐熟了。路上遇到的,店铺里做生意的,看见我都要喊一声“哟,小智超。你爸爸抱你逛街啊。”
这句话也有意思,就是说你这个做爸爸的很少抱孩子,更不用说出来逛街。
回到岳母娘家,吃过晚饭,旭哥打来电话,说有事想和我谈谈。
我说:“改日再谈吧。”
其实,我觉得先与师父谈一谈,再和他谈比较妥当。
当夜宿于岳母家。
夜里的事,我就不写了。
干完那事后,我好好想了想下一步怎么办。
次日上午,吃过早餐后,我说办公室还有事,就回了自己的家。
到家里坐了一阵,我决定跟师父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毕竟是周末,我九点左右才去敲门。
师父也刚起床不久,他打开门,笑道:“周末也不好好睡一觉?”
我也笑道:“我是个心里有事就睡不着的人。”
两人进书房,坐下。师父煮茶。
我问:“闻主任家是个什么情况呢,你上次说他老家是东北的。”
师父给我倒了一杯茶,缓缓叙述道:
“闻述辉的父亲是个东北人,职业是一名技术员。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提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许多兵工厂因此纷纷迁往大山深处。
闻述辉的父母也随着工厂的搬迁,来到了我们四水的【二郎洞】山区。
那里至今还有一座废弃的兵工厂。他父亲是厂里的工程师,母亲姓张,在子弟学校当教师。”
我点了点头,说道:“原来是这么回事啊。”
师父接着说:“后来,闻述辉大学毕业,被分配到了市委机关工作。然而,他父亲所在的那个厂子却又搬迁到了江左。”
我说:“这么说来,闻主任的父母实际上是为了支援三线建设才来到四水的。”
师父微笑着肯定道:“没错。”
“那他父亲还在吗?”
师父摇了摇头。
我了解情况后,提出了一个建议:
“师父,我有个想法。既然闻主任的母亲单身一人,将闻主任的母亲张老师接到莫林山医养中心,接受疗养是不错的选择。
这样一来,无论张老师是否患病,都能够得到专业的医疗护理和疗养。
张老师有退休工资,医疗费用可以报销。
此外,要李旭日帮忙为张老师聘请一位护工,负责照顾她的日常生活起居。这样可以确保张老师在医养中心得到全面的关心和照顾。
关于保姆的费用,就让闻主任出一点。李旭日另外支付一些。那么,这位护工就会格外尽心尽力。
师父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欣慰的笑容,他竖起大拇指,称赞道:
“你的思路愈发开阔了啊!这确实是一条可行的道路呢。不仅能够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还能同时提供医疗服务,一举两得啊!”
我说:“现在生活条件好的人家,如果把父母送进养老院,他们自己心里肯定会不踏实,毕竟那不是自己的家,总觉得对父母有所亏欠。
别人知道了也可能会说他们没有孝心,但要是把父母送到医养中心,那就完全不一样了。
那里既能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又能及时给予医疗护理,简直就是最佳选择啊!”
师父一拍大腿,连忙说道:“你就是有个最好的优点,思维呈放射状。我现在还能动,以后不行了,也可以住到医养中心去。”
我说:“你与闻主任打个电话。他同意,我们就这样做。”
师父说:“行,我等会与他商量。”
从师父那儿出来,我就打旭哥电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