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后宫大封赏(1/2)
第401章后宫大封赏
一支长长的车队由东而来,穿过春明门,缓缓进入长安城。
车队旁边有三千唐军护送,马车都是单辕辎重车,车辙印很深,每辆马车都堆的高高的,上面用灰色的帷布盖住,谁也看不清车内是什么。
不过,长安城的百姓们,一个个都神通广大,消息灵通。
已有人打探到消息,知道这支车队运送何物。
“嘿嘿,来了,终于来了。”
春明门附近的一个茶棚内,一名胖墩墩的男子咧嘴笑道。
旁边立刻有人问:“这位兄台,你知道那些车子里装的是什么吗”
“当然知道了,嘿嘿,说出来,吓你们一大跳。”胖郎君回答。
那人赶忙追问,胖郎君却自顾喝着茶,有意卖起了关子。
一名戴着斗笠的江湖客道:“掌柜的,给这位兄台再加一壶茶,算我账上。”
茶掌柜也觉得好奇,手脚麻溜的给胖加了一壶茶。
胖郎君见有人识趣,这才开口道:“都听好了,那些马车里面,装的可都是真金白银!”
众人都发出惊呼声,这么多马车都装金银,那该有多少
斗笠客问道:“莫非就是倭国赔偿给我大唐的那笔金银”
胖郎君看了他一眼,笑道:“这位兄台说的不错,正是倭人赔偿给咱们的。”
众人顿时都露出恍然之色。
如今的长安城内,谁都知道,倭国国内遍布金银,已经有不少商人前往倭国开通商道。
有人叫道:“倭国竟送来这么多金银,如此来看,那些传言不是假的了”
胖郎君哼了一声,道:“已经有不少商人去过倭国,若是假的,难道他们不会揭穿吗”
又有一名瘦子道:“虽说不是假的,但也没那么玄乎。”
众人正琢磨着去倭国发财,见他似乎知道什么内幕,都问他倭国情况。
瘦子“嘿嘿”直笑,也吊起胃口。
斗笠客道:“掌柜,给他也加一壶茶,算我账上。”
瘦子见得了好处,这才笑道:“我姨父是做海货生意的,当时传言一出来,他就是第一批去倭国的人。”
众人都问:“如何”
瘦子道:“嗨,别提了,金银倒确实有,但是都被倭国官府控制,普通倭人穷得很,连饭都吃不起。”
有人问:“那可以和倭国官府交易啊,他们金银多,随便用点东西跟他们交换,不就大赚一笔”
瘦子斜了那人一眼,道:“想的挺美。不错,用便宜茶叶,就能跟他们换很多金子。可倭国前阵子跟咱们打仗,莱州和营州都督府,都张贴告示,不得随意进入倭国。”
“一些胆大的商人,要钱不要命,跑到倭国去,结果再没有回来,听说不仅货被人家抢了,连人都让人家给煮着吃了!”
众人听了后,都吸了口凉气。
又有人道:“可现在不是打完仗了吗倭人被咱们打得那么惨,还敢动咱们的商人不成”
瘦子道:“不错,倭国官府是不敢动咱们了,可倭国内部正在内战,一些溃军流落海上,变成海盗,专门抢劫商船。”
胖郎君忽然插嘴道:“没你说的那么严重,倭国本州确实危险,可隼州有咱们唐军驻扎,却还算安全。”
有人问:“隼州是哪里”
胖郎君道:“就是倭国割让给咱们的那座大海岛,从莱州去耽罗,再从耽罗去隼州,这条贸易路线,非常安全。”
“已经很多商人前往隼州,在最靠近倭国本州的筑紫县,跟倭人交易。”
“不少倭国地方官员,拿着大笔金银来到筑紫县,跟咱们交换粮食、茶叶、丝绸。嘿嘿,只要来回跑一趟,赚的钱就能在长安城买一座二进大宅院啦!”
此话一出,那名斗笠客将十几枚大钱在桌子上一拍,霍然起身,大步朝着东市方向去了,看来已经被说动了心,准备进一批货,去倭国赚钱了。
……
长长的运送车队抵达朱雀街后,折而向北,从皇城进入皇宫,穿承天门,很快停在了左藏库外。
这笔钱是要汇入国库的,
故而宰相阎立本、上官仪,户部尚书卢承庆,户部侍郎李义府几人,陆续来到左藏库,亲自办理接收事项。
卢承庆亲自将这笔钱入了户部的帐,留下他和李义府的签名。
阎立本和上官仪仔细查验后,也留下自己签名。
剩下的具体入库工作,则交由金吾卫和少府监负责。
这只是第一笔财物,后面还有几笔在路上,要想全部入库,至少需要一两个月,不需要他们亲自盯着了。
不过,几人的事却没完。
朝中忽然多了这么一大笔额外开支,怎么用这笔钱,需要好好讨论一下。
这笔钱跟税收不同,
每年税收和财政支出,都有明确规定,条条款款,都要依照规章制度,想多申请一笔钱,都需要层层申请,极为繁复。
这笔钱却不同,类似于战争的额外收入,以前苏定方灭西突厥、薛仁贵灭铁勒时,都缴获不少收入。
但他们缴获的多是牛羊战马,直接就归了太仆寺。
金银财物也有,却非常少,根本不够各大部门瓜分的。
这次就不同了,数十万两黄金白银,全都是规制之外的财政收入,不需走任何流程。
只要官员们在政事堂商议妥当,再申报皇帝,就能直接划入自家部门。
故而,朝廷各大机构早就盯着这笔钱了,称得上翘首以盼。
这笔钱接收入账后,中书省立刻在政事堂召开会议,三省六部五监九卿的重要官员,全部参加。
按照惯例,五监之一的内侍监,一般都不会参加,因为王伏胜知道,皇帝不喜欢内侍参与朝政。
不过王伏胜自己虽不去,也会派人去旁听,以免皇帝问起时,他答不上话。
武皇后同样很关心此事,她想知道的是,这笔钱中有多少能够送到内库。
去年江南闹旱灾时,武媚娘下令宫中缩衣节食,将内库中的钱,拿去户部赈灾。
去年下半年,宫中的十几次节日,赏钱都比往年少了一大半,导致后宫中不少人怨声载道。
宫中之人,长年锁于宫墙之内,很多人生活没有太多盼头,就指望着这点赏钱。
还有人家中有父母兄弟姐妹,需要靠自己在宫中挣钱养家。
这突如其来的变动,导致他们生活被打乱,他们虽不敢明着触犯皇后威严,但暗地里做事情,都开始偷奸耍滑,甚至偷盗器物。
这半年来,宫中各大殿内的偷盗的案子,多了三倍不止。
武媚娘对这些人虽然绝不手软,但她也很清楚,治理后宫,不可一味用强,否则迟早会出问题。
她自然希望官员们能给内库多留一些钱,能拿去赏赐给众人,安抚他们。
张多海派遣的是张荃。
张荃刚到中书省,便跟小楼碰到了。
两人也没有多交流,一起来到政事堂,他们是代表内侍监而来,文吏也没有阻拦他们。
结果两人刚进政事堂,便听到里面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一阵鼓声响起,王伏胜抬头一看,日过中天,已过了正午,小楼却迟迟没有回来。
四月春风,仿佛情人的拥抱,令人浑身懒洋洋的。
皇帝已经处理完今日政务,在临湖殿舒服而宽阔的椅子上午休。
王伏胜则站在临湖殿附近的风亭,远远眺望,心中奇怪小楼为何还未回来。
又等了小半个时辰,才见小楼急匆匆奔来,嘴里还叼着一个饼。
看来他一直在中书省,连饭都顾不得吃。
小楼走近后,瞧见皇帝正在睡觉,便放轻脚步,蹑手蹑脚的来到风亭。
“师傅,我回来了。”他将嘴里饼三两口吃下,含糊不清的道。
王伏胜问:“怎么去了那么久”
小楼笑了笑,道:“刚才可热闹了,您是没见着,为了多争点钱,有几名相公差点打起来了。”
王伏胜忙问究竟,小楼便将情况详详细细都说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