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绝境(1/2)
恒河是天竺最重要的河流,这条河在天竺被称之为圣河。
但是在世界的其他地方,这里却以肮脏闻名。
不过在十九世纪的时候,恒河的污染还没有后世那么严重,虽然水面上依旧会漂浮一些浮尸,但是后世的那些工业垃圾和工厂排放的工业废水至少是看不见。
不过即便是没有后世那么严重的水污染,天朝的舰队进入这里之后,依旧不敢从恒河中取水饮用。
“这该死的天竺人,为什么非要把死人往河里扔?”
舰队一路航行过来,不时就能看到一些漂浮在水面上,已经被浸泡的巨大化的尸体,这些尸体对水质会造成巨大的污染,在现有的消毒条件下,如果不能彻底的消灭水中的细菌和微生物的话,直接引诱很有可能会导致整个舰队染病失去战斗力。
所以,对于饮用水的问题,天朝的指挥官非常小心。
“也许是出于一种习俗?据说这里是他们的圣河,将尸体丢进这里似乎就能洗净前世的罪孽,得到湿婆神的庇佑?”
“真是愚昧的习俗,他们难道不知道这样会害死很多人吗?”
“谁知道呢,天竺人也许真的不知道,但是日不落人肯定不会不知道的!”
“那为何日不落人没有去管一管他们?”
“也许日不落人想要用这种手段来控制天竺的人口也说不定?又或者说,他们不敢在宗教问题上做出太大的改变,那样有可能会激怒天竺人,引来激烈的反抗!”
“哼,这群搅屎棍,根本就不懂的如何建设,只知道破坏和吸血,这么好的地方交到他们的手中实在是太浪费了!”
听到日不落人种种恶行,汉军上下对他们没有半点好感,全军上下只想着尽快杀到德里城,将里面的日不落人一网打尽!
日不落人并不不知道天朝这边有一支沿着恒河逆流而上的奇兵朝着他们杀了过来,此时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南方。
因为汉军的主力是从南方登陆的,所以日不落自然也将自己的主力派往了南方,试图凭借南方德干高原的险要地形,利用棱堡进行防御,一点点的阻击汉军的推进,消磨对方的锐气。
除此之外,从河中地区南下的汉军此时已经打到了旁遮普地区,这给日不落人带来了极大的压力,所以留守德里地区的英军和印军,他们的防御重点也都放在了北方。
这种情况下,从东边杀过来的汉军,可以说完全打了给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汉军派遣了一支舰队以每小时20节的速度在恒河内高速行驶,这使得下游的英军就算是发现了汉军,也没办法赶在汉军之前将情报送到德里去。
毕竟,20节每小时的速度,已经接近40千米每小时了,以这个时代的交通条件而言,除了火车之外,根本没有任何交通方式能跑这么快。
战马的爆发速度虽然很快,但是耐力却严重不足,即便是天朝的古代那种强大的中央集权王朝,凭借着出色的驿战系统,他们也只能勉强做到八百里加急。
而天竺本身就不存在这么强大的驿站系统,所以他们的情报传递远不如天朝古代来的便捷。
虽然这个时代铁路已经出现了,但是在天竺这种地方,日不落人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的修建铁路,所以下游的英军得知情报之后,唯一的办法就是使用电报。
但是,当他们开始使用电报的时候,却吃惊的发现,电报的电线早就已经被破坏了,他们的情报送不出去了!
天朝为了谋划这一次的行动,早已提前派遣了大量间谍,用买通和渗透的方式,将沿途各地情况打探清楚了。
为了避免敌军泄露己方的作战情报,他们早已提前一步破坏了当地的通讯设施,使得上下游之间的英军变成了瞎子和聋子。
而失去了情报来源的日不落人,直到汉军兵临城下的那一刻,才终于意识到,敌人来偷袭他们的老巢了!
“快,快,快出城作战!”
德里城内,日不落总督显得极为惊慌。
德里并没有城墙,城内也没有什么高大的建筑,反而到处都是类似于贫民窟的那种密集的棚户建筑。
这种建筑不仅不能用来打巷战,反而还会在战斗中成为他们巨大的安全隐患。
因为敌军只需要对德里进行炮击,就能将这里变成一片火海,汉军甚至都不需要派兵入城,只需要堵住几个出口,就能将他们全部烧死在城内了。
因此他们要是龟缩城内防守的话,那简直就是自寻死路。
出城作战,正面迎战敌人,这或许是他们唯一获胜的希望。
只是,当乱哄哄的英军押着英军仆从军出城列队的时候,看到对面汉军齐整的队形,他们立刻就意识到这场战斗他们打不赢了!
“炮兵五分钟急速射击,步兵准备进攻!”
看了一眼英军那乱糟糟的阵型和惊慌失措的表情,汉军知道,敌军已经被吓破胆了。
这个时候,打垮敌人,往往只需要一个冲锋就足够了!
事情果然跟汉军指挥官所料想的那样,当汉军这边对着城外的英军和印军开炮之后,本就混乱不堪的印军,在惊恐之下直接炸了窝。
他们在战场上四散而逃,不仅没能给英军提供任何帮助,反而还因为人数太多,在混乱之下直接冲垮了英军的阵型。
这下好了,汉军的进攻顿时变得更加容易了。
最终,汉军只付出了不到一百人伤亡的代价,就非常轻松的击败了驻守德里的英军和印军。
不过虽然汉军赢的非常轻松,但是在最后抓捕俘虏的时候,汉军却给累坏了。
天竺人胆小怕死,又能跑,他们被炸窝了之后跑的到处都是,汉军击败他们只用了不到一刻钟的时间,但是为了抓捕他们,却足足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