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对王信的安排(2/2)
围绕着兵部与戎政尚书的改革之争,也是间接导致倭患日盛的原因之一。
所以太上皇老人家对王子腾是非常不满的。
也是因为如此,自己才没有往这方面想过。
太上皇竟然早就在培养王信。
王信可是王家的子弟。甚至因为这个原因,张吉甫才有把握能把王信收入囊中。
因为随着皇帝在政治上的大败。
王子腾与皇帝的约定必然是达不成的。
四大家的衰弱也已经是眼前的事,就看各家如何挽救。
至少王家很难挽救,当初算是对太上皇的背叛,造成的威胁巨大。
离开了京城,王子腾与忠顺亲王在边地一拍即合,合谋打压永兴节度使冯胖子。
忠顺亲王支持王子腾,王子腾想要取代冯胖子对于张吉甫并不是秘密。
所以太上皇的表态很明确。
要拿掉忠顺亲王在京营的势力,也就是右路的程宏。
“估计王子腾也要回来,在地方独木难支,没有了忠顺亲王,他不是冯莫的对手,你回去后上疏一封,以兵部的名义,夸一夸王子腾。”
太上皇冷笑,“皇帝给他九省统制,朕给他再升一升,让他做九省都检点。”
张吉甫佩服的五体投地。
彻底断绝了王子腾的未来。
九省统制还有机会调任节度使,而九省都检点再无可能。
因为九省都检点位高权重,无领兵可能。
而且是相对于文官而言。
王子腾又是武勋,在言道毫无根基,等于说话没有份量。
王家彻底废了。
提前掐灭对手的出招,且一举数得。
离太上皇越近,越能感受到太上皇的恐怖之处。
张吉甫终于理解了自己的恩师。
臣子遇到这样的君主,真是令人绝望。
哪怕以恩师之才智,也只能如此罢了。
刘儒啊刘儒,你还不知道自己输给的是谁。
同时有些心凉。
自己此次入宫,竟也沦为了应声虫。
可笑可笑。
虽是如此,张吉甫却不敢表露,太上皇不管张吉甫什么想法,深知一个道理,越是有才能的人越是傲气,所以很多上位者惧怕下属有才能。
宁挑令自己放心的,也不敢重用有才的。
自己不同。
天下没有什么英才能超出自己手心,无人不可用,自己就是要挫一挫英才们的傲气,让他们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王信最近在做什么”
说完了王子腾,才又说起王信。
张吉甫没有别的想法,把王信向兵部递交的申请告知,“带兵有方,最近听说在练火器。”
太上皇眼神里露出赞许。
“笨鸟先飞,愚笨一些可以勤快点,多做些事情追赶别人,朕最看重的是王信这点,明明是个聪明人,却向来勤勉做事,所以这样的人一定不会差。”
张吉甫听到太上皇的评价,内心认可,恭敬道:“圣人圣明”。
“等他练好了兵,派他带兵去忻州。”
太上皇做出了安排。
张吉甫内心明了。
数年来,胡部屡破雁门关,掠忻、代诸州县尽遭劫,损失粮草数十万石,当初太上皇能同意王子腾去九边,也是有让他看住这些口子的打算吧。
只可惜王子腾这些年与冯胖子纠缠,两人忙着内斗,谁也没压过谁,不但一事无成,还牵连了地方。
还有一层。
太上皇老谋深算,既然要打压死那王子腾,当然也要防着王信,哪怕王信是他看重的人,把他派去边地,又稳定了边地,又防止了意外。
万无一失,毫无漏算。
一时间,张吉甫有些明白自己和太上皇的差距在何处了。
太上皇如此机关算尽,还能活到如今的高龄,实非常人也,大周立国之初积弊甚多,却在太上皇手里解决了十之六七,如果太上皇有子,又或者.驾崩。
在很多人的眼里,包括史书笔下,都将会是一位明君。
想到此,张吉甫内心恢复了信心。
自己年轻。
这就是自己的优势。
离开了皇宫。
张吉甫去了内阁,见到了自己的恩师,也是首辅的周道丰。
周道丰拿着笔,丝毫未在意张吉甫的神色。
张吉甫忍不住笑道:“恩师太过相信弟子了吧。”
周道丰这才放下笔,奇怪道:“为何不信”
张吉甫不再多言。
能从直面太上皇的压力下恢复镇定,且走出阴影恢复自信,并不是值得自豪的事,而自己的恩师,在太上皇身边呆了整整五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