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爱来自“大舅哥”(1/2)
第145章爱来自“大舅哥”
四月末,薛蟠找到了王信,带来了一个好消息,薛家的商队回到了京师。
王信虽然不知道薛蟠为何对自己不错,难道这小子看自己顺眼不过这些都不重要,连忙去了薛家商号的仓库,马厩里已经有了几十匹马。
马多了就会不听话,可这些马到了新的地方,大多都很乖。
一看就是培养为战马的好苗子。
马厩里不光有薛家的管事,还有马夫,兽医,马匹一路南下,总有几匹精神萎靡,兽医已经开始灌药,几名徒弟按住马嘴。
过了片刻。
营地里的人也来了,张灿得知运回来了战马,还带着些手下过来,倒是把马厩挤得人满为患。
营地里的马不少来自内地,虽然也是精挑细选,可对比薛家商队从关外挑选回来的马匹,从精神气上就差了不少,战马虽说要听话的,但也要有点傲气的才好。
其实与人也差不多。
内地都是田亩,人满为患,马匹也受到拘束,没有这些草原上马匹的活跃。
可草原宽广,马匹多活跃,活跃之中能保持恭顺性格的实在是难得,所以马都可以骑,甚至还能骑驴,骑驴的也是骑兵不是么。
同样是骑兵,骑兵与骑兵之间的差距也有天壤之别。
“这马儿真得劲。”
张灿赞不绝口。
“头儿,你来自边地,边地还缺马什么样的好马没见过。”
“见过是见过,那是人家的,这些马是我们的,能一样么。”张灿不以为然。
那属下觉得好有道理,竟无法反驳。
王信听得哈哈一笑,伸手下压,示意众人安静,兽医已经不耐烦了起来,不等别人赶,王信提前让人们都离开马厩,让马儿恢复两天再来取走。
后营的人还好,张灿等人恋恋不舍,恨不得现在就分到自己手里。
薛蟠脸上得意。
二叔离开的不合适,需要一个长辈来说和,总不能自己去找王信开口吧,万一他拒绝了呢。
说亲需要一个威望高的人。
对谁都有面子。
虽然没开口,却心里当做了自己的妹夫,倍感有面子,这些个手下,不也是自己的手下,虽是这么想,却没有说出来。
让管事去准备了酒席,在薛家商号里留他们吃饭。
薛家帮了这么大的忙,别说是张灿等人,连王信都得给面子,别说陪薛蟠吃饭,喝酒也不限制,给足薛蟠的面子。
双方互相有心,觥筹交错倒是热闹的很。
交情归交情,薛蟠从小喝酒,应付酒局,别看喊的热闹,实际上喝得的不多,拉着一名年轻黑脸管事,与王信单独来到一间房。
“这位是程智,我们薛家最得力的掌柜。”
薛蟠为王信介绍。
那人皮肤晒得黝黑,大概三十岁出头,虽然是三人里年龄最大,却是地位最低的,连忙向王信拱手,主动行礼道:“王将军。”
王信一把拉住对方,热情道:“感谢的话不多言,程掌柜以后有什么麻烦,只要不伤天害理,尽管去找我,我一定不会推迟。”
程智愣了愣,没想到对方会如此抬举自己。
别看自己做的买卖不少,那是因为自己薛家商号的名头,而不是因为自己,程智很有自知之明,不敢承受,连连解释。
王信不管这些,只用心拉拢程智。
王信是当兵的,薛蟠不在意他对自己掌柜的态度,反而感受到尊重,脸上笑的开心。
寒暄了一阵,那程智察觉到对方的真心,内心感动之余,介绍起来也格外用心,“我们从宣府出的关外,去熟部做生意,无非是用布匹茶叶之类的换他们的牛马,倒也没什么说头。”
三言两语说了个大概,才说起买卖的事。
马的价格区别很大。
有几两银子的一匹马,也有十几两银子一匹的马,还有几十两银子一匹的马,甚至有几百两银子一匹的马。
商队挑选的不是最好的,但也是不错的。
最好的马能披甲,这种战马最贵,寻常时要五十两银子一匹,而且部落里也不一定有,这种马靠野生的不行,必须要从小精养,而且底子也要好。
宣府外的熟部没多少人养这种马,可遇不可求。
最稳定的是普通战马,一般在二十两银子一匹,次一点的十五两上下,再次的还有驽马等。
这就是马的宝贵了。
如果只当运力的牲口,一头骡子才四五六两,六两的骡子比驽马都要强,可也只六两,最差的马也要六两银子。
一匹普通的战马价格等于四头骡子。
如果不考虑军事效果,从经济角度出发,四头骡子带来的经济效益碾压马匹,所以内地多骡驴,吃得少,又好养活,不容易生病,耐力也不差。
程智最初有些拘束,谈起买卖来逐渐娴熟,到最后畅畅而谈,言之有物,王信暗自点头,这就是薛家的底蕴了,不经冒出一个商业上的人才来。
这年头培养专业的人才真不容易。
相比较读书人,这些精通各行业的人才,王信才觉得更宝贵,因为读书人实在是太多了,反而是这些精通各专业的人才可遇不可求。
等程智介绍完具体的细节,轮到薛蟠和王信讲生意。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