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人在城在(1/2)
第156章人在城在
赵焘再次确认后,确定王信部如期出发,第二日,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走了,王信的态度,与他和节度商议时推测的不一样,所以原准备的后手也不用拿出来。
王信开始布置雁门关。
雁门关重新招募了五百守兵,分驻各处,最终计划是招募八百青壮,目前还在招募之中,兵源主要来自代州,以及周边的各县。
“雁门关关城就交给你了。”王信向赵雍说道。
赵雍原来是跟随罗明的悍将,带军经验丰富,是不错的人才,如今又跟了自己半年,表现一向不错,又是职位最高的人,王信才把关城交给他。
赵雍用力点头:“将军请放心,人在城在,城毁人亡,必不负将军所托。”
王信笑了笑,没有说客套话。
关城是雁门关整个防御体系的命脉,就是不能丢。战死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能放弃,光说不练可不行,没人能骗过自己,王信放心赵雍。
如果出现意外,只要赵雍能死守,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时间,自己能带着野战军赶回来。
两千人马里,一百骑兵,一百二十名炮兵,一百弓兵,五百鸟铳兵,车兵与后营合二为一,大概一千二百兵,全营合计两千二十人。
骑兵、炮兵和弓兵拿最高军饷,每人每月二两银子,每天二斤的口粮,骑兵另有二十五斤的草料。
弓兵用的一石弓,因为兵源素质有限,短时间内无法提升,王信的最终计划是保留的弓兵,每名弓兵需要使用一石五的弓。
其实河西营士兵的素质不低了。
原本的京营经过整编,到了东南又吸收了部分残兵,吃了败仗还能保持一定的战心,非常的难得,剔除了一些思想上不同的人,然后是重新入伍的扬州老兵,再有就是张灿练了大半年的家丁。
所以河西小营能出骑兵,张灿带出来的人。
也能出弓兵,扬州老兵里许多人生活小康,身体强壮,能拉一石的弓,至于一石五以上的弓,需要更长久的训练。
购买火器火炮耗费了一万余两银子,购买战马和牲口,用了近两万两银子全军目前的费高达五六万两,平均每名士兵身上费近三十两。
且在不断上升,因为买战马的事没有停,又请薛岩帮忙仿造铁管炮,王信还打算从兵仗局弄些铁甲来。
从思想到装备武装到牙齿。
这才是自己要的军队,也才叫做军队。
思想,自己是没有办法的,可自己有自己的优势,别人想学都学不了。
然后是陈老教头,每个月自己给他发二十几两银子的军饷,一年两百八十两,是自己俸禄的两倍,也是整个河西营军饷最高的。
把这老头哄的服服帖帖,倒也是拿出了不少真本事,营里的少年们被这老头整的嗷嗷叫唤。
刘通是河西营的自己人,本是河西营的军官,河西营不光是自己的,也是大家的,王信从来不把河西营当做自己的私人之物。
所以刘通只拿他自己的那份军饷,至于他把自己的本事拿出来教给少年兵和同袍们,和自己是一样的,自己不也是把自己的本事拿出来教给他们。
自己认可河西营是自己的,所以自己巴不得营里的军士多学本事。
同样的道理。
刘通他们如果也认为河西营是自己的,他们也一样巴不得手下的人多学本事,怎么会有心思去藏思呢。
这就是公是公,私是私的表现。
河西营与薛家和扬州商人们的商业合作,利润只能用在河西营,哪怕自己是将军,也不能拿一分一毫。
此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