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5章 美英金融背后的暗战(2/2)
这些都归财政部管辖,感觉有点微妙。
“要不我们财政部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直接把人抓起来或者关押?”
“哈哈,你可真狠。所以我才伸手寻求合作啊。”
约翰·海用亲切的语气,露出和善的笑容。
杜鲁门一直觉得,外交官给人的印象都很好,骗子也是如此。
那些善于周旋的人,是不是都长着这样一副面孔?
言归正传。
约翰·海国务卿虽然面带微笑,但收起笑容,用干涩的声音靠近杜鲁门,在他耳边低语道:
“向国务院提供内部情报的人,是伦敦金融城核心中的核心人物。从他与英国首相办公室共事的经历来看,应该能挖出不少情报。但我们国务院在这方面有些力不从心。”
啊,原来如此。
这就是他不独自行动,而是找我们帮忙的原因。
从金融视角分析情报的能力,财政部确实具有压倒性优势。
这里名校的博士、硕士多如牛毛,是财政部元老们的汇聚之地。
国务院感到吃力也在情理之中。
“你是想让我们共享情报?”
“杜鲁门,我是个务实的人。就算我要求你全部共享,你也不会给。所以,只要把你认为属于国务院管辖范围内的情报分享给我就行。”
“好的,这要求很具体,也比较合理。”
杜鲁门长舒一口气。
“那么,这位内部人士是谁?”
“你还挺心急。”
约翰·海国务卿在口袋里摸索了一番。
很快,他拿出一张名片大小的卡片,放在桌上。
“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个人。”
他露出淡淡的微笑。
约翰·海国务卿把卡片翻了过来。
“是巴林银行的行长。”
“嗯?”
国务卿拿名片的时候,卡片分成了两半。
怎么,难道有两个内部人士?
“还有一个人。”
“这个人也很重要,和英格兰银行有关联,必须给予最高级别的安保。他是英格兰银行的元老级人物。”
“英格兰银行的元老级人物?”
这可相当有用。
杜鲁门暗自思忖的时候,国务卿又翻开了另一张卡片。
“约翰·巴林。他是被巴林银行排挤出来的巴林家族继承人。”
巴林银行怎样都无所谓。
反正它迟早要破产,约翰·巴林也不太可能再回到巴林银行。
想必他是想逃到美国,日后设法夺回巴林银行……嗯,这倒是个不错的谈判筹码。
更何况他要是英格兰银行的元老级董事,那就更不一样了。
“难道在英格兰银行的核心也安插了我们的人?”
被贝尔福首相排挤失势的约翰·巴林。
约翰·巴林对贝尔福首相的怨恨想必已经积压已久。
“这人选不错。”
“对吧?”
虽然感觉像是把贝尔福首相的党羽都拉到了他这边……但无所谓了。
只要结果好就行。
反而这样更好。
我方的人越多越好。
“是的,非常完美。”
杜鲁门耸了耸肩。
>>>
“把责任推给他。”
唐宁街10号。
贝尔福首相已经没有时间再犹豫了。
苏格兰的金融体系崩溃,英国议会因为苏格兰的紧急预算而更加捉襟见肘。
原本用于军队的追加预算被用于苏格兰的稳定,军方的不满情绪与日俱增。
——“吸干苏格兰的血来壮大自己的英格兰人,滚出去!滚出去!”
——“英格兰的侵略者正在践踏和蹂躏苏格兰!如果继续受他们统治,我们说不定哪天也会像爱尔兰一样沦陷!不,我们已经沦陷了!”
——“把我的钱还回来,英格兰的强盗们!”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自治诉求,而是分裂主义。
对英格兰的不信任已经达到顶点,苏格兰的分裂主义者趁着混乱开始大声疾呼。
他们的分裂愿望不太可能实现,但光是他们的存在就已经让人头疼不已。
“霍尔丹,把责任推到他身上。”
国务卿。
最近霍尔丹国务卿一直保持沉默。
目前英国军方之所以没有对英国政府和议会大声抗议,是有原因的。
在法国陆军坚决抵抗的同时,英国远征军却没有传来一场胜利的消息。
基奇纳野战元帅坚守指挥权,他不想在法国战场上失去英军,所以谨慎地指挥着军队。
这一做法相当有效。
贝尔福也明白,消耗战换来的胜利毫无意义。
战线一旦推进,很快又会被夺回。
基奇纳野战元帅没有贸然推进战线,只是稳妥地击退来犯之敌,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消耗战。
与法国陆军相比,他没有取得压倒性的战果,也没有赢得值得一提的胜利。
最终只是维持现状。
而这为贝尔福首相把责任推给霍尔丹国务卿提供了绝佳机会。
“无法取得胜利的国务卿。”
如果连这都做不到……那就把霍尔丹连同那些亲近德国的人一起推翻。
反正霍尔丹也没有理由继续担任国务卿。
“哼,面对齐柏林飞艇编队的轰炸毫无还手之力,英国经济因此陷入困境,这难道不是他的责任?”
贝尔福首相为自己找着理由。
在贝尔福首相的脑海中,霍尔丹国务卿已经成了吞噬英国的罪魁祸首。
他绝不承认自己无能。
这一切都是国务卿没有履行好职责的错。
必须怪他。
“所以这一切都是国务卿的责任。”
反正他是自由党人。
而贝尔福首相是保守党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