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 德国第9 集团军的溃败与美国航空产业发展(1/2)
“德国第9集团军已溃败。”
巴库油田的大爆炸,进行了4轮轰炸飞行,4次都引发了油田区域的巨大爆炸,接连不断的爆炸引起的火灾,顺带吞没了陆军部队。
“德国第9集团军司令部被空军摧毁,这是必然的结果。”
德国第9集团军司令部已不复存在。
马肯森司令和泽克特参谋的死亡已得到确认,第9集团军所属参谋部门大部分人员死亡也已确认。
尽管尸体损毁严重,但通过肩章等各种可推测的痕迹,完成了身份确认。
“剩下的德国军团情况如何?”
“正在陆续向美军投降。”
“应该不是全部吧。”
德国第9集团军司令部虽已覆灭,但负责外围防御或构筑防线的军团级部队,仍有部分完整无损。
“是的,并非没有坚持抵抗的军团,但大部分都在追加空袭中被解决了。”
“用的是燃烧弹还是白磷弹吧。”
“是的。据说白磷弹本身就释放出极强的毒性,甚至都没机会使用毒气弹。”
白磷弹或是燃烧弹,即便在现代,这两者的使用也仅限于针对“平民”的情况被禁止,也就是说,对军人使用是被允许的。
德国第9集团军司令部显然是军人集团,所以在使用对象上不存在问题。
更何况这是世界大战。
“海军都没机会出动啊。”
“是的,没想到空军就能干脆利落地解决问题。再次感受到制空权的威力。”
“登陆作战计划是怎么安排的?”
“似乎都没必要进行登陆作战了。”
在杜鲁门的办公桌前,詹姆斯一边递上报告,一边简要地向他汇报情况。
“由于德国第9集团军彻底溃败,包括阿塞拜疆在内的高加索地区大部分已重回协约国手中。”
“啊,大致情况明白了。”
空军司令部下达了指令。
4轮出击中有部分轰炸编队被调往查里津空军基地,这些编队通过追加轰炸,对本计划用于登陆作战的区域进行轰炸,使其失去防御能力。
空军司令也是个相当有手段的人。
“一直好奇为什么提前在查里津空军机场储备战争物资,原来是出于这个原因。”
“是的,多亏如此,我们已经收复了与乌克兰接壤的地区。”
夺回了高加索和克里米亚半岛。
美国空军轰炸后清理出的区域,由俄罗斯军队、美国陆军和伊朗陆军进军并占领。
俄罗斯军队大部分推进到了高加索北部以及与乌克兰接壤的地区。
协约国开始了稳步推进。
“现在轮到把乌克兰的德军赶出去了吧。”
东部战线差不多已被摧毁。
第9集团军消失后,只剩下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指挥的第8集团军来对抗协约国。
与此同时,西部战线不断有美国陆军登陆,东部战线的克里米亚半岛和高加索地区,美国海军也在登陆。
“轻易就结束了啊。”
“对美国海军来说,这是哭笑不得的局面。”
战争迅速推进本应高兴,但在这场战争中,海军的风头被空军抢走,想必也很郁闷。
更何况美军处于绝对优势的局面,这种感受想必更强烈。
“嘛,战争结束得越快越好。”
战争本身只有损失。
如果能获胜,以最短时间结束战争才是正确的选择。
乐趣可以在战后去体会。
“听说新型轰炸机的试验机已经出来了。”
“这么快?”
“是的,随着大规模预算制定,政府也提供了大片实验场地。”
杜鲁门投入的巨额资金,美国联邦政府的国防支持计划,工业地区州政府大规模的土地租赁。
杜鲁门投资银行、Jp摩根银行、mFK对冲基金合作银行等提供的大量贷款支持。
仅这些就为研发提供了最佳环境。
“甚至给顶尖工科大学的专业人才提供聘用补贴,还给予在航空产业园区优先录用的特殊待遇,所以进展很快。”
“虽然早就知道罗斯福会帮忙,但没想到能做到这种程度。”
做到这种程度才正常。
这已经是联邦政府和州政府能提供的所有支持了。
不过,原因大概能猜到。
不存在无缘无故的政治行为。
“联邦政府看到了下一代航空技术的未来,想让美国率先垄断技术专利,这意图很明显。”
“是的,正如您所说,这相当于对国防力量的投资。白宫希望建立绝对压倒性的技术差距。”
对美国国防力量全力投入的联邦政府。
但罗斯福似乎有着长远的规划。
美国工业力量如此强大,站在联邦政府的立场,即便不全力投入生产力,也能有所作为。
相反,他们将其余资源都投入到技术研发中。
“站在州政府的角度,工业园区活跃起来,大规模工厂入驻,不仅能带来惊人的就业率,城市发展也能更进一步。”
“还能建设优质的工科大学。”
“据我所知,这已经在推进中了。”
这一刻,杜鲁门切实感受到罗斯福是哈佛精英出身。
他看似粗旷如熊,实则心思细腻。
大规模工业园区的组建,能为美国带来多方面的国家利益。
“要是能去掉那些参议员、众议员和州政府高官们像吃饭一样频繁的扯皮,就完美了。”
“所以说罗斯福很厉害啊。”
罗斯福也曾到访过。
他毫无预兆地仅带着少数特勤局(SS)安保人员,低调地在员工食堂用餐。
令人惊讶的是,他没有提前通知州政府就突然来访,然后穿着美式工作服,在工厂转了一圈就结束行程离开了。
“虽然是我提议的……但真没想到他会真的这么做。”
除了杜鲁门和秘书处,没人知道这件事。
甚至工人们都以为这只是平常的视察。
一周后,总统在演讲中亲自透露此事,企业管理层和州政府才知晓。
“几天前参观航空产业园区时,我感到很惊讶。一直以来在技术上落后于欧洲大陆的美国,终于在尖端技术领域领先欧洲大陆了。”
州政府的震动不言而喻。
当然,总统也不能随便进入,所以是先秘密通知了航空产业园区的cEo们和高层人员,在白宫接受询问后才去的。
“美国航空产业已经成为美国技术实力的象征。”
“这次大规模空袭彻底证明了这一点,其地位也更加稳固了。”
这对美国来说是好事。
众多媒体纷纷报道,强调绝对的国防力量就是由制空权决定的。
由此可见美国对航空产业有多狂热。
“是金属制单翼轰炸机吗?”
“据说轰炸机的载弹量大幅增加。”
“以后美国空军能以数量优势,投下更多炸弹了。”
“是的。”
这就是创新经济。
我们已经大量生产的双翼轰炸机,日后将按顺序作为二手产品卖给其他国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