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高考(1)(2/2)
胖子在一旁说道。
好巧不巧,他和陆隐川被分在了一个考场。
车子很快就到了S城第九中学。
“我去,好多人啊!”
众人下了车,看着眼前密密麻麻的人群,感慨起来。
因为人多车多,所以这里还有交警在附近指挥交通。
还有的考生因为忘记带准考证,被警车送回去拿的。
陆隐川和胖子排队进入学校。
两人的考场并不是一个教室,所以互道一声加油后就分开了。
到了教室坐好后,陆隐川将东西放在了桌上,然后闭目养神起来。
铃声响起,监考老师发下试卷和答题卡。
“考试的时候不要交头接耳,不要左顾右盼,严格遵守考场纪律。”
监考老师叮嘱了一句。
陆隐川看了下试卷,心中已经差不多有了答案。
之后他在答题卡上写上姓名,准考证号,并开始有条不紊的开始答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陆隐川一笔一划的在答题卡上慢慢写着答案,他的字迹板板正正,就跟印刷上去的正楷一般。
9:00到11:30考的是语文,只用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间,他就已经将前面的题答完了。
接下来就是作文,今年高考的命题是关于家国天下的。
陆隐川脑中思绪一转,就已经有了大概方向。
他拿起笔,开始勾勒心目中的家国天下:
在敦煌莫高窟的藻井壁画中,飞天衣袂轻扬,托举着莲花与星辰。
家是莲蕊,国是莲瓣,天下是莲池,天地之间流动着生生不息的气息。
家国天下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同心圆,而是如同星轨般相互牵引、彼此成就的永恒运动。
昔日,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之野绝粮七日。
子路愠见:";君子亦有穷乎?";
孔子答:";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这就是我们龙国士人家国情怀的底色。
他们携带着家族的礼器奔走于诸侯之间,把家学的火种播撒在华夏大地上。
北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下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士大夫们将家族祠堂里的道德训诫,升华为治国平天下的精神图谱。
家训中的一撇一捺,最终化作社稷江山的筋骨。
丝绸之路上的粟特商队带着葡萄美酒东来,郑和船队的罗盘指引着宝船西去。
当我们凝视泉州出土的宋代海船,会发现船舱里既有景德镇的青花瓷,也有东南亚的香料,甲板缝隙中甚至嵌着非洲的象牙碎屑。
这种文明的交融,恰似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所书";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明代的《永乐大典》收录了波斯星图,清代的圆明园里矗立着巴洛克式喷泉,这些都在诉说:真正的天下情怀,从不是画地为牢的孤芳自赏。
几十年前,钱老归国,行李箱里装着加州理工学院的空气动力学讲义;
南工选址";天眼";时,笔记本上画着贵州喀斯特地貌的等高线图。
他们让我想起张骞凿空西域时携带的竹简,那些竹简上不仅刻着汉字,还记录着西域三十六国的风物。
如今我们的科学家们依旧延续着这种传统:屠老在青蒿素研究中借鉴葛洪《肘后备急方》,航天工程师从敦煌飞天的飘带中获得整流罩设计灵感。
传统与现代的对话,正如北斗卫星与司南的千年对望。
站在三星堆青铜神树的残枝前,我常想:那些指向苍穹的枝桠,是否在暗示某种永恒的坐标?
当敦煌壁画里的飞天穿越时空,在量子卫星的轨迹上重逢;
当《诗经》中的";蒹葭苍苍";化作湿地保护区的生态屏障,我终于懂得:家是文明的基因,国是文明的载体,天下是文明的牧场。
在这盘延续千年的棋局里,每个落子都在星空间激起涟漪,而真正的棋手,永远怀着对浩瀚星海的敬畏。
......
洋洋洒洒的一篇文章下来,陆隐川终于写下了句号。
“终于写完了!”
他活动了下手腕,又拿起卷子检查了一遍。
之后将笔装了起来,坐在位置上发起呆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