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破冰美学,超高稿费!(2/2)
但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谁让珠玉在前呢?
放下稿件,吴总编右手拇指揉了揉太阳穴:“老孙说他那有一篇上乘之作,希望不要让我失望啊...”
要说这人就不禁念叨。
正想着孙应龙呢,门忽的被敲响了。
“进...嘿,老孙,我这正想你呢!”
“呵呵,是想我啊,还是想我手里的稿子?”
“都想,都想!”俩人是老朋友了,吴总编也不见外,一把夺过了他手里的稿件,阅读起来。
“哈哈,瞧你猴急的。”
孙应龙淡淡一笑。
准备迎接吴总编丰富的表情变化!
果然,一切都在预料之中!
“好...写得好啊!冰上的军大衣...这真是犹如一柄冰镐,既凿开了时代的历史冻土层,又雕琢出超越时代的英雄晶体,这是美学的破冰之作!”
吴总编呼吸急促,面色都有些泛红了。
一把抓住孙应龙的手腕,死死盯着他:“老孙,这篇文章是谁写的!人在哪儿?!”
“我写的。”孙应龙道。
“不可能!”吴总编翻了个白眼:“你没这水平!快告诉是谁写的?是哪位大家?”
“嘁。”孙应龙一撇嘴,合着我的水平是公认的烂?都一眼瞧出不像我写的?
“先不说是谁写的,我问问你,这篇文章,你们报社能给到千字多少的价格?我可告诉你啊老吴,给的低了,我扭头去投给人民日报。”
孙应龙这是想帮王阳最大限度的争取到更高稿酬。
“这...是知名大家么?”吴总编问。
孙应龙摇摇头:“不是。”
哪曾想,孙应龙见状更高兴了:“不是知名作家?那以后的约稿......老吴,这文章的质量绝对够硬,这篇,我可以给千字8的价格,后续约稿,如果都能保证这种质量,也按千字8收。”
“成。”孙应龙拿着稿子就要走:“那我再去问问人民日报那边能给到多少吧!”
“诶诶诶,回来!”吴总编苦笑道:“老孙,非知名作家,给到千字8,已经不低了,行吧,看咱哥们的情分,千字9。”
“合着咱俩的情分就值1块钱?”孙应龙翻了个白眼:“我可告诉你啊,这篇文章,就连文化部的老领导都给出了高度赞誉,赞其是新红色经典书写的范本之作!”
“你给千字9?你这是瞧不起作者,瞧不起我,还是瞧不起文化部的老领导?”
“这...”吴总编一惊:“老领导真这么说的?”
“领导说的不对么?”孙应龙反问。
“老孙,你给我交个底吧,这文章到底是谁写的?以前有没有过其他作品?”
玩笑开的差不多了,孙应龙也不卖关子了。
“行,那我就给你交个底,这文章是我们厂钳工车间的一名钳工学徒写的,今年19岁,初中毕业,应该没有过其他作品。”
吴总编:“啥?”
在反复确认了好几遍后,吴总编才确定他不是开玩笑。
“初中毕业?那,那这是天生的文豪啊,从这一篇文章就能看出,他的写作水平,甚至远在我之上...”
“这还是他的初女作,将来不可限量...这样的人才,可不能被人民日报那边给抢了去!”
从震惊中缓过神后,吴总编郑重道:“老孙,这样吧,我做主了,这篇文章,给到千字12的价格!如果以后每篇文章都能保持在这个水准,我愿意都用千字12的价格收!你看,方不方便帮我攒个饭局?我想跟那名小同志见一面,聊聊日后约稿的问题。”
千字12,对于一个不知名的新作者而言绝对是超高价了。
这里有质量过硬的因素,有孙应龙的面子,有文化部老领导的背书,更包含对未来的投资。
因为如果王阳真能做到篇篇这样的水准,那四九城日报,也不吝以篇篇千字12的价格收稿!